本编译程序主要实现Pl/0语言的编译,包括编译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执行部分
题目要求如下所示
Pl/0语言文法的BNF表示:
〈程序〉→〈分程序〉。
〈分程序〉→ [<常量说明部分>][<变量说明部分>][<过程说明部分>]〈语句〉
<常量说明部分> → CONST<常量定义>{ ,<常量定义>};
<常量定义> → <标识符>=<无符号整数>
<无符号整数> → <数字>{<数字>}
<变量说明部分> → VAR<标识符>{ ,<标识符>};
<标识符> → <字母>{<字母>|<数字>}
<过程说明部分> → <过程首部><分程度>;{<过程说明部分>}
<过程首部> → procedure<标识符>;
<语句> → <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当型循环语句>|<过程调用语句>|<读语句>|<写语句>|<复合语句>|<空>
<赋值语句> → <标识符>:=<表达式>
<复合语句> → begin<语句>{ ;<语句>}
<条件> → <表达式><关系运算符><表达式>|odd<表达式>
<表达式> → [+|-]<项>{<加减运算符><项>}
<项> → <因子>{<乘除运算符><因子>}
<因子> → <标识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
<加减运符> → +|-
<乘除运算符> → *|/
<关系运算符> → =|#|<|<=|>|>=
<条件语句> → if<条件>then<语句>
<过程调用语句> → call<标识符>
<当型循环语句> → while<条件>do<语句>
<读语句> → read(<标识符>{ ,<标识符>})
<写语句> → write(<标识符>{,<标识符>})
<字母> → a|b|c…x|y|z
<数字> → 0|1|2…7|8|9
一.PL/0语言建立一个词法分程序GETSYM(函数)
把关键字、算符、界符称为语言固有的单词,标识符、常量称为用户自定义的单词。为此设置三个全程量:SYM,ID,NUM 。
SYM:存放每个单词的类别,为内部编码的表示形式。
ID:存放用户所定义的标识符的值,即标识符字符串的机内表示。
NUM:存放用户定义的数。
GETSYM要完成的任务:
1.滤掉单词间的空格。
2.识别关键字,用查关键字表的方法识别。当单词是关键字时,将对应的类别放在SYM中。如IF的类别为IFSYM,THEN的类别为THENSYM。
3.识别标识符,标识符的类别为IDENT,IDENT放在SYM中,标识符本身的值放在ID中。关键字或标识符的最大长度是10。
4.拼数,将数的类别NUMBER放在SYM中,数本身的值放在NUM中。
5.拼由两个字符组成的运算符,如:>=、<=等等,识别后将类别存放在SYM中。
6.打印源程序,边读入字符边打印。
由于一个单词是由一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所以在词法分析程序GETSYM中定义一个读字符过程GETCH。
二.PL/0语言建立一个语法分析程序BLOCK(函数)
PL/0编译程序采用一遍扫描的方法,所以语法分析和代码生成都有在BLOCK中完成。BLOCK的工作分为两步:
a)说明部分的处理
说明部分的处理任务就是对每个过程(包括主程序,可以看成是一个主过程)的说明对象造名字表。填写所在层次(主程序是0层,在主程序中定义的过程是1层,随着嵌套的深度增加而层次数增大。PL/0最多允许3层),标识符的属性和分配的相对地址等。标识符的属性不同则填写的信息不同。
所造的表放在全程量一维数组TABLE中,TX为指针,数组元素为结构体类型数据。LEV给出层次,DX给出每层的局部量的相对地址,每说明完一个变量后DX加1。
例如:一个过程的说明部分为:
const a=35,b=49;
var c,d,e;
procedure p;
var g;
对它的常量、变量和过程说明处理后,TABLE表中的信息如下:
NAME: a | KIND: CONSTANT | VAL: 35 |
---|---|---|
NAME: b | KIND: CONSTANT | VAL: 49 |
NAME: c | KIND: VARIABLE | LEVEL: LEV |
NAME: d | KIND: VARIABLE | LEVEL: LEV |
NAME: e | KIND: VARIABLE | LEVEL: LEV |
NAME: p | KIND: PROCEDURE | LEVEL: LEV |
NAME: g | KIND: VARIABLE | LEVEL: LEV+1 |
。 | 。 | 。 |
。 | 。 | 。 |
。 | 。 | 。 |
对于过程名的ADR域,是在过程体的目标代码生成后返填过程体的入口地址。
TABLE表的索引TX和层次单元LEV都是以BLOCK的参数形式出现,在主程序调用BLOCK时实参的值为0。每个过程的相对起始位置在BLOCK内置初值DX=3。
2.语句处理和代码生成
对语句逐句分析,语法正确则生目标代码,当遇到标识符的引用则去查TABLE表,看是否有过正确的定义,若有则从表中取出相关的信息,供代码生成用。PL/0语言的代码生成是由过程GEN完成。GEN过程有三个参数,分别代表目标代码的功能码、层差、和位移量。生成的目标代码放在数组CODE中。CODE是一维数组,数组元素是结构体类型数据。
PL/0语言的目标指令是一种假想的栈式计算机的汇编语言,其格式如下:
f l a
其中f代表功能码,l代表层次差,a代表位移量。
目标指令有8条:
① LIT:将常数放到运栈顶,a域为常数。
② LOD:将变量放到栈顶。a域为变量在所说明层中的相对位置,l为调用层与说明层的层差值。
③ STO:将栈顶的内容送到某变量单元中。a,l域的含义与LOD的相同。
④ CAL:调用过程的指令。a为被调用过程的目标程序的入中地址,l为层差。
⑤ INT:为被调用的过程(或主程序)在运行栈中开辟数据区。a域为开辟的个数。
⑥ JMP:无条件转移指令,a为转向地址。
⑦ JPC:条件转移指令,当栈顶的布尔值为非真时,转向a域的地址,否则顺序执行。
⑧ OPR:关系和算术运算。具体操作由a域给出。运算对象为栈顶和次顶的内容进行运算,结果存放在次顶。a域为0时是退出数据区。
三.建立一个解释执行目标程序的函数
编译结束后,记录源程序中标识符的TABLE表已退出内存,内存中只剩下用于存放目标程序的CODE数组和运行时的数据区S。S是由解释程序定义的一维整型数组。解释执行时的数据空间S为栈式计算机的存储空间。遵循后进先出的规则,对每个过程(包括主程序)当被调用时,才分配数据空间,退出过程时,则所分配的数据空间被释放。
为解释程序定义四个寄存器:
1.I:指令寄存器,存放当前正在解释的一条目标指令。
2.P:程序地址寄存器,指向下一条要执行的目标指令(相当于CODE数组的下标)。
3.T:栈顶寄存器,每个过程运行时要为它分配数据区(或称为数据 段),该数据区分为两部分。
静态部分:包括变量存放区和三个联单元。
动态部分:作为临时工作单元和累加器用。需要时临时分配,用完立即释放。栈顶寄存器T指出了当前栈中最新分配的单元(T也是数组S的下标)。
4.B:基地址寄存器,指出每个过程被调用时,在数据区S中给出它分配的数据段起始地址,也称为基地址。每个过程被调用时,在栈顶分配三个联系单元。这三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
SL:静态链,它是指向定义该过程的直接外过程运行时数据段的基地址。
DL:动态链,它是指向调用该过程前正在运行过程的数据段的基地址。
RA:返回地址,记录调用该过程时目标程序的断点,即当时的程序地址寄存器P的值。
具体的过程调用和结束,对上述寄存器及三个联系单元的填写和恢复由下列目标指令完成。
1.INT 0 a
a:为局部量个数加3
2.OPR 0 0
恢复调用该过程前正在运行过程(或主程序)的数据段的基地址寄存器的值,恢复栈顶寄存器T的值,并将返回地址送到指令寄存器P中。
3.CAL l a
a为被调用过程的目标程序的入口,送入指令地址寄存器P中。
CAL指令还完成填写静态链,动态链,返回地址,给出被调用过程的基地址值,送入基址寄存器B中。
例:一个Pl/0源程序及生成的目标代码:
const a=10;
var b,c;
procedure p;
begin
c:=b+a
end;
2int 0 3
3lod 1 3
4lit 0 10
5opr 0 2
6sto 1 4
7opr 0 0
begin
read(b);
while b#0 do
begin
call p;
write(2*c);
read(b)
end
end .
8int 0 5
9opr 0 16
10sto 0 3
11lod 0 3
12lit 0 0
13opr 0 9
14jpc 0 24
15cal 0 2
16lit 0 2
17lod 0 4
18opr 0 4
19opr 0 14
20opr 0 15
21opr 0 16
22sto 0 3
23jmp 0 11
24opr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