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at日志在/usr/local/tomcat/logs/目录下,大概有这么几类文件:catalina.out、catalina.xxxx-xx-xx.log、host-manager.xxxx-xx-xx.log、manager.xxxx-xx-xx.log、localhost.xxxx-xx-xx.log、xxx_access_log.xxxx-xx-xx.txt。哇~怎么这么多?遇到问题我们该查哪个?
记住一点即可,遇到问题查catalina.out,这个日志是核心日志,无论正确的信息还是错误的信息,不管是tomcat服务本身的还是tomcat跑的应用(如,zrlog)都会记录到这个日志里。 两个manager日志是管理台相关的日志,不用关注。而access_log是访问日志,记录客户端访问网站的情况,这个日志其实可以不让它记,而是在前端Nginx代理上记录,所以也不用关注。这个带日期的catalina.xxxx-xx-xx.log是catalina引擎相关的日志,可以认为是tomcat服务本身的日志,其实这个也不用关注,因为它和catalina.out是重复的,也就是说这个里面记录的信息在catalina.out里就有。还有个localhost.xxxx-xx-xx.log,它主要是应用初始化(listener, filter, servlet)未处理的异常最后被tomcat捕获而输出的日志,其实也不用怎么关注。
日志配置文件conf/logging.properties,里面主要定义了非访问日志的一些属性,比如日志路径、哪些日志记录到哪个文件(名字)、日志级别、存储周期等信息,这个配置文件我们一般都不会更改,保持默认即可。而访问日志的格式、路径是在server.xml中定义的,如下为访问日志的配置片段:
<Valve className="org.apache.catalina.valves.AccessLogValve" directory="logs"
prefix="localhost_access_log" suffix=".txt"
pattern="%h %l %u %t "%r" %s %b" />
细心的你也许一经发现,catalina.out文件并没有日期后缀,这样就意味着该文件并不会自动切割,它会越写越大。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有两个:
1)每隔一段时间清空该文件,比如增加一个计划任务
0 0 */5 * * echo "" > /usr/local/tomcat/logs/catalina.out
2)用系统自带的logrotate工具切割
# vim /etc/logrotate.d/tomcat //写入如下内容
/usr/local/tomcat/logs/catalina.out {
copytruncate # 创建新的catalina.out副本后,截断源catalina.out文件
daily # 每天进行catalina.out文件的轮转
rotate 7 # 至多保留7个副本
missingok # 如果要轮转的文件丢失了,继续轮转而不报错
compress # 使用压缩的方式(节省硬盘空间)
size 16M # 当catalina.out文件大于16MB时,就轮转
}
补充:
任务计划:
crontab -e
格式:分 时 日 月 周 命令
0 3 * * * /bin/bash /usr/local/sbin/1.sh
1,2,3
*/5
0 8-10 * * *
1-7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