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762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今年搞的一些活动的意图 #13
Comments
前排留名 |
非常尊敬您的做法 |
民工大哥做的事非常有意义。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就可以了。。 |
赞 |
说得好。思路很对。 |
赞民工大哥~ 我现在在民工哥公司对面,我们内部的分享搞了几次也搞不起来。主要是大家平时忙着赶各种项目,然后除了上班时间有限的交流之外很少有在前端领域一起钻研、提升。 希望民工哥把南京的前端氛围带动起来,有活动的话我一定鼓动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报名! |
民工哥神威 👍 |
除了牛逼还能说什么呢 |
很佩服 |
N个赞。 |
1024 个赞 |
作为从南京毕业走出来的前端,大半夜的看见这个必须点个赞,南京到底还是没有氛围。 第二个就是学校教育的短板,这也是很多其他地方都有的。java,c++这些学校都会教,却没有哪个学校会教你怎么做前端,导致大部分人觉得前端就是切切页面,都不屑去玩。 |
用一个餐厅的名字表达我的想法:很高兴遇见你 |
1.可惜毕业早了; |
布道者,赞! |
赞飞哥! |
@wileam 这个删除线加得… |
我经常用 @xuyuan923 之前的经历来鼓励学生们,很多时候,大家都会有各种想法,但能去动手做的很少,只要动手了,就已经超过90%的人了,如果在动手过程中懂得逐渐学习,逐步优化,就更是不同寻常。所以鼓励他们跨出动手的那一步,很关键,然后在遇到困难的过程中,如果能予以指导,将大幅提升他们的信心,促使他们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
希望把合肥也加上啊,合肥和南京好近的。 |
普通人确实占到大多数,作为本科生深有感触,非常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继续,可以更加深入人心,氛围对于普通人真的很重要很重要。一旦起了步,动了手,被认同感和成就感一出现,接下来的境况不言自明。赞! |
由衷的敬佩! |
👍 赞 |
敬佩!支持! |
赞!南京也搞起吧 |
赞! |
人在南京,愿出一份力! |
在南京读书, 喜欢这个地方, 也希望这里能有浓重的IT气息 |
奉上对布道者的敬意! |
桌子上基本都是从你那边蹭来的书,必须注册号顶下 |
@zhuxiaojian 很高兴遇到你们 |
赞,支持~~ |
[带公司的前端同事到别的城市听技术分享],这个,求带上原公司的前端小弟呀。 |
赞啊,我也在南京,希望以后有交流会的时候也能参加。 |
做的好 |
@yahier 你也在,好巧 |
武汉有没有啊 |
要是我矿大也能沾点光就好了。 |
有理想,但是南京的技术氛围确实不怎样。 |
很需要这样的人 |
在南京,支持民工叔继续啊。别走了就没了。 |
@stuxt Welcome to Teambition : ) |
(^__^) 嘻嘻……2017啦 |
看到的晚了,民工叔去杭州了 |
看到的晚了, 大学时候错过了 |
武汉也需要这样的事业投入 |
温良而伟大。 |
今年搞的一些活动的意图
今年我发起了三件事:
很高兴在年底的时候,能看到这三个方向都有所进展,这三个事情都是我一个长期规划的具体实现,那就是:促进南京地区的前端生态圈。
目前,全国前端技术精英最集中的是三个地区:北京周围,长三角,珠三角。其中,南京位居长三角的一端,但是前端氛围要远远差于上海和杭州,甚至可能连武汉、成都都不如,原因在哪里呢?
我经常拿杭州跟南京比较,两个城市,规模相似,地位相当,教育程度也差不多,甚至可能南京的高校还略强些,但为什么不光前端,整个互联网的氛围都是杭州秒杀南京呢?
我看过一些文章分析两个城市,甚至两个省份人民性格的差异,说不出有没有道理,但问题总要想办法解决,我一直坚信事在人为,有些事情去推动一下,可能比想象的结果要好很多。
所以我搞了一个长期的规划,意图促进南京地区前端圈子的建立。对于生态来讲,首先要有规模,规模就是人,人从哪里来?南京有这么丰富的高校资源,如果能加以引导,应该会对整个城市的技术生态有很大的正向影响,所以从我的长久目标来看,一定要面对大学生。
所以上半年我发起了前端读书活动,这个事情我是以比较粗放的方式来搞的,因为个人精力有限,花钱是小事,没法拿出太多时间来,所以就这样,断断续续也有不少学生参与,整体感觉还可以。
然后就开始考虑以企业的名义跟学校技术社团合作,但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公司内部都没有技术团体,很松散,这事情就很难办,所以又花了半年时间,整合公司内部的同行员工,成立了前端技术协会,自己作了几次大分享,然后每周形成了固定的交流,虽然说协会内部还有不稳定因素,但总算有组织了,到近期,条件终于比较成熟了,正好有两个学校的学生社团联系我,这事情也就搞起来了。
事情发展到现在,终于真正起步了,整个这个过程的效率不算高,很有改进余地,但实在没有更多精力投入了,这些都不在本职工作内,很花时间,只能保持这种状态。
这时候再回头看做的这三件事,都是有人觉得效果不一定好的,比如说,如果有兴趣的人,根本不用去推进,自己会很主动。但我更大的意图并不是聚集这些本来就有兴趣的人,因为这些人真的太少了,我想要推动的是那些观望的人。
我一直认为,人分为三种。第一种积极主动,有理想或者激情,大约占10%,另一种就是自暴自弃,负能量爆棚,也算10%,那剩下80%是什么呢,是普通人。
普通人有一个特点,他没有很强的愿望去做某件事,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他开始做了,也能习惯。我今年思考了很多,觉得对于普通的人,他有两种心理,一种是服从强权,一种是从众,而且很容易就能形成习惯。
强权很好理解,怎么理解从众呢?我打个比方,在大学宿舍里,很多人可以打牌也可以不打牌,很多时候他没想打,这时候来了个人说,打牌打牌,至少一半的人就会想,反正也没坏处,那就打吧。如果那人再坚持一下,原先不太想打的也可能参与了。
所以我想利用的就是这种心理,把这个中间的人吸引一些过来。我并不期望每个参与赠书活动的大学生都会看书,更不期望每个参加社团交流的人都能学下去,只是希望他们中的一部分,比如说之前从来没想过学前端,自己根本不会主动去看,但我送了一本书到桌上,有时候无聊,翻开看看到底讲点什么,说不定就觉得挺好玩,然后就搞下去了呢?或者原先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随便跟人来社团听听,觉得讲得还挺有意思的,也就自己开始跟着瞎折腾了呢?
我所期待的,也就是通过这类方式,能增加愿意参与前端方向的人数,任何一项技术能够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群体,靠几个人是没法提高的,必须有很多人都参与,每人有点想法,从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才都能受益。
明年,我们将有更多这方面的规划,也期望业内同仁能多多指教,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南京地区的高校和企业参与这些活动中来,把南京地区的互联网氛围搞活。至于说这些学生,将来是不是来了苏宁,或者是去了别的地方,我觉得都不是坏事,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为什么一定要那么狭隘?
也感谢这一年里家人对我的容忍,因为花了很多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搞这些事,而且差不多送出去了一万多的书。但我相信,这一切是会有回报的,就像下棋,能把一盘棋先下活,后面的机会就会更多。理想当然要有,说不定就实现了呢?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