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ed from pzhaonet/steem-guides
-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
00_preface.Rmd
171 lines (85 loc) · 12.9 KB
/
00_preface.Rm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 贡献者名录(临时版) {#aacontributors .unnumbered}
本书的编写和维护需要长久的贡献,大门永远敞开,欢迎加入我们。你可以:
- 贡献本书缺失的内容;
- 修改已有内容;
- 修改错别字;
- 其他任何跟书稿编写有关的工作。
向本书项目投稿的方法见附录\@ref(how-to-get-involved)。
- 主编:\@dapeng
- 副主编: \@maiyude
- 顾问(按字母顺序):\@deanliu \@jademont \@lemooljiang \@oflyhigh \@rivalhw \@sweetsssj \@tumutanzi
- 编剧: \@maiyude
- 封面设计: \@maiyude
本书的各章作者、编辑、校对见各章节脚注。待书稿完成后,名单将汇总在这里。
**初级篇贡献者清单**
| 章节 | 作者 | 编辑 | 校对 |
| ---------------- | ------------------------------------------------------------ | -------------------------- | ------- |
| 第1章 新手第一步 | \@dapeng \@hepeng.chn \@incrediblesnow \@ivysrono \@maiyude \@oflyhigh \@vickylin \@wang-peilin | \@dapeng \@maiyude | \@jaffer |
| 第2章 基本常识 | \@dapeng \@incrediblesnow \@maiyude\@vickylin \@wang-peilin \@woolfe19861008 | \@dapeng \@maiyude \@vickylin | \@meixia |
| 第3章 常用操作 | \@hepeng.chn \@lixing \@maiyude \@skenan | \@dapeng \@maiyude | |
| 第4章 文章编辑 | \@dapeng \@oflyhigh \@yellowbird | \@dapeng | |
| 第5章 文章写作 | \@rivalhw \@tumutanzi | \@dapeng \@maiyude | |
# 前言 ^[作者:\@dapeng,原文链接:https://steemit.com/cn/@dapeng/steem-handbook-preface] {#secpro .unnumbered}
**渊源**
就像很多个婴儿的出生一样,《Steem 指南:基础与开发》的诞生貌似来自一时冲动,其实是酝酿已久的厚积薄发。
刚来 Steem 的时候,作为新手,我看着旁边的人哗哗赚钱,而自己却一窍不通,于是急切地想了解关于 Steem 的一切。多次搜索之后,目标锁定在了 \@jubi 整理的[中文教程贴汇总](https://steemit.com/cn/@jubi/cn-steemit-wang) 和 \@carinewhy 整理的[中文steemit教學帖合集列表](https://steemit.com/cn-tutorial/@carinewhy/steemit)。当然,也许还有发布更早的,也许还有别人也整理过。当时对我而言,这两篇是帮助最大的。为了方便查阅,我在上面两个列表里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列表。
当时是 2017 年 7 月,中文区空前繁荣,写得更好、信息更新的新帖子层出不穷。于是,我在列表里加入了很多新内容,并重新分类,公布在每天的[“希望工程”日报](https://steemit.com/cn/@dapeng/steem-cn-project-hope-2017-09-27)里,以便帮助新人答疑解惑。
没过多久,这个列表被临时大鲸鱼 \@tumutanzi 收到了[新人直通帖](https://steemit.com/cn/@tumutanzi/5ndvpm-steemit)。后来,又被 \@jubi 整理到了 [steemit 中文导航站](http://steemit.wang/) 以及我的 steemr 小工具上。
然而,与此同时,CN 区却发生了几件密码被盗事件。最近的一次是 2018 年 2 月初。于是大家纷纷讨论账号的密码安全问题。而我当时的感觉是,这不是什么新问题,以前肯定有很多贴子讨论过。一看列表,果然。
一方面有那么多的帖子在讲“Steem 怎么用”,另一方面却总是出现问题,这是为什么?
我觉得,是缺少一套相对完整的、详细的、准确的教程或指南。以前整理的那些列表不够系统,各个帖子是不同作者单打独斗完成的,顾此失彼、相互矛盾是常有的事儿。这就导致这个列表的宣传力度不够。出了问题,很少有人去这个列表里找答案——即便去找,也不容易找到答案。
于是,编写一本系统的指南,这个想法就在我脑子里萌生了。
后面的事情,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完:2018 年 2 月初,我们迅速搭建了协作平台和发布平台,编写了写作大纲,召集了志愿者,组建了编辑部,制订了写作规范(这一切写入了[《Steem 指南》实施纲要](https://github.com/pzhaonet/steem-guides/blob/master/shared/outline.md))。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结构**
《指南》一书分三部分:初级篇,中级篇,高级篇。
**初级篇的关键词是“写作”**,面向的是即将注册和刚刚注册的新用户。
从浏览 steemit 网站开始,初级篇前两章告诉读者如何注册、登录和发布第一篇帖子,进而介绍一些基本常识,包括 Steem 上的货币、权力、声望、收益、带宽、关注、点赞、拉黑、踩灰、类目、标签、机器人等概念,以及互动、提款、保密等重要操作。第四到第五章,详细讲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工具。
截至 2018 年 4 月初,“初级篇”基本完工,占 160 页, 6 万字。
**中级篇的关键词是“社交”**,面向的是对 Steem 有进一步需求的用户。
想尽快融入 Steem 社区的,可以从这里了解如何参加各种活动,如何注意社交里的言行,以及如何使用各种辅助工具和周边网站。
**高级篇的关键词是“开发”**,面向的是不满足于“发帖赚钱”的用户。
利用 Steem,你可以做见证人,可以研究 Steem 的数据库宝藏,可以开发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可以以 Steem 为基础搭建各种网站平台和应用。这些方法和实例在高级篇里有详细介绍。
除此之外,《指南》一书还包括"专题"和"附录",来收录一些不易分类却很有价值的文章。
**关于书名**
本书最初起名“Steem 指南”,后来根据朋友们的提议,改为“Steem 基础与开发指南”。再后来,因为想把附录的部分章节单独整理成一本“Steem 指北:人物与八卦”,为了与之对应,本书改名为“Steem 指南:基础与开发”。
本书的英文名称最初是 **Steem Guides**,书的协作平台在 GitHub 上也是以这个命名的。很多朋友认为 guide 在这里应该用单数(所以本书的 logo 里用的是 **Steem Guide**)。我用复数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我正在看一个名为 [GitHub Guides](https://guides.github.com/)的网站。后来,编辑部讨论,认为叫 **Steem Handbook** 更好,这基本上就是确定的英文名。
**阅读建议**
新用户可以先阅读第一章,对 Steem 有个基本概念后,就可以放下本书,去 steemit.com 发帖了。发帖时遇到任何问题或疑惑,再来本书找答案。然后边实践边阅读,这样收获最大,效率最高。
老用户可以扫一眼目录,摘取需要的章节阅读。书稿的在线网页版左侧有文档结构图,点击直达相关章节;顶部有搜索框,可以用来搜索需要的关键词。
本书所有章节都来源于发布在 steem 上的帖子。帖子的原始出处见章节标题的脚注(点击标题后面的上标数字即可)。在原始帖子里,你可以看到别人的留言,也可以留言跟作者互动。
如果在阅读中发现任何问题,包括内容的缺失、错别字、信息过时等,欢迎以任何形式跟我们联系。我们推荐方法是直接向我们的 github 项目提交PR,详见[书稿附录](http://steemh.org/how-to-get-involved.html)。
本书的编写和维护需要长久的贡献,大门永远向任何志愿者敞开。欢迎加入我们,一起把这本书做得更有价值。
# 区块链是凝固的时间(代序) ^[作者:\@dapeng,原文链接:https://steemit.com/cn/@dapeng/79z9jz-or] {#secpre1 .unnumbered}
(1)
昨晚,看到 [\@catwomanteresa 关于钱包被盗的帖子](https://cnsteem.com/steemit/@catwomanteresa/my-sbd-and-steem-is-stolen-steemit),和 [\@rivalhw 谈新人心态的文章](https://cnsteem.com/cn/@rivalhw/23b9qu),我就上了一下久违的微信群,想看看来龙去脉。
1800 条未读信息,从头到尾扫了一遍,最后发现,我想知道的东西,包括被盗的前因后果以及新人遭遇的这些困惑和困境,都已经写在帖子里了。什么新人收益少啦,抱团取暖啦,新帖求赞啦,等等等等问题,老人们都遇到过;老人们陷进去的那些坑,新人们一个也躲不开。用 \@tumutanzi 博客的标题来讲,“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用李白的话来说: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既然都是老问题,那么前人的经验教训,为什么对后人没啥用处呢?
(2)
客观上来说,是网站的设计造成的。不管是哪个 steem 网站, steemit.com,cnsteem.com,busy.org,全部优先展示新文章,连个置顶或收藏都没有;只有 chainbb.com 是分页显示所有文章,我以前就是去那里翻旧帖。于是乎,老生常谈的话题,每拨新人写一轮,重复地写,其实早就被前人写尽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文也是如此。去翻翻旧帖,无数是写给新人的,而当年读这些帖子的新人,如今也成了老人。
而主观上来说,在困惑的时候,新人们的选择是提问和抱怨,而不是自己找答案。实际上,答案早就被一轮一轮地摸索过了,只是没有摆在眼前,搜起来不方便。
如果你只盯着眼前,会感觉每天的帖子像瀑布一样刷刷流过,别人呼呼赚钱,让你手足无措,唯恐被世界抛弃。
这时不妨离远一点看,会欣然发现,steem 上的时间其实是凝固的。如今的大神们,他们当年的一笑一颦,举手投足,全部定格在区块链上,抹都抹不去,如圈圈年轮,如沉在地下的恐龙脚印。你的现在是他们的过去,他们的现在是你的未来。
就像电影《降临(Arrival)》里讲到的外星人语言。只要你从另一个维度去解读,就会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浑然一体。
(3)
写到这里,我停下来,读了读上面的文字,发现自己又开始倚老卖老了。
不记得什么时候起,开始感到自己不是新人了。可能是从发起“新人希望工程”和“新人三个一”活动吧。这就好比一个女孩,直到成为妈妈的那一天,才突然发觉自己已然不是孩子了。
从活动里,我发现了一大批热情参与、认真写作的新人,\@winniex 就是其中一位。昨天,她在[百天帖](https://cnsteem.com/cn/@winniex/100)里写道:
> 前两天看到一个 56 的被称前辈好想笑,想起自己在四十几的时候就盼着到 50,......嗯,现在我59了,如果不是最近来了老多新人,我还想称自己是新人。。。
每次读 \@winniex 的文字,我总是捕捉到一丝小哀怨,还有一点看破红尘的淡泊。
而比她早来一点的 \@yingpingzhang 在犹豫,不知以后在 steem 上往哪个方向走。他写道:
> 以前只想玩音乐,后来生活所迫,转战IT。现在只想潜心研究区块链,怎奈大家更喜欢我的音乐。
造化弄人啊。林妹妹和宝姐姐,到底喜欢哪个多一些?可知当你在为此烦恼时,气坏了多少单身狗。区块链是什么,无数人连听都没听说过哩。
弹吉他唱歌的帖子,喜欢文字的人不一定喜欢,但自有弹吉他的人点赞;
谈区块链的帖子,弹吉他的人不一定喜欢,但自有喜欢投资的人点赞。
这种事儿,很多前辈都遇见过。看看他们怎么处理的就好了。
(4)
大神也是人,不可能看得见每个新人。从社区角度来讲,需要传帮带,各司其职,[小鱼评、大鱼荐、大鲸赞](https://steemit.com/cn/@dapeng/what-are-you-on-steem),才能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而从个人角度来说,想在 steem 上赚钱,要么就花钱买 SP,要么就练笔写出好文字,这是性价比最高的两条路。其他的出路,我觉得是得不偿失。——当然,这还取决于你对“得失”的定义。
看,我又倚老卖老了,不好意思。其实我也只不过在 steem 上混了不到半年而已。现在,已经有朋友管我叫“前辈”、“大牛”,吓死我了,赶紧说“别这么叫我”。后来一想,刘美女 \@deanliu 也不让我叫他前辈。不知道刘美女是不是也管更早的人叫前辈。
刘美女曾经说过,他对新人的注意大概就是到我这一拨,后面的关照不过来,不是不想,而是精力有限(其实刘美女仍然在尽力照顾后来的新人,例如 \@yingpingzhang 等)。而我的注意力,大概也就是到 @winniex 这一拨,后面的新人层出不穷,若非文章写得特别好,记都记不住。
而关于举办活动,\@rivalhw 发文写道:
>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有希望了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可能看到希望啊!
《Steem 指南》一书的编写,就是一项集体参与的活动。本书,就是活动的成果。
参加者里面,有没有你?
\mainma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