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igned in with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You signed out in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You switched accounts on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Dismiss alert
The Semantic Web provides a common framework that allows data to be shared and reused across application, enterprise, and community boundaries. --Wikipedia
前言
本来很早前我就自认为对前端语义化有了一些了解,但在看完winter大大的专栏后才发现,自己对语义化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只存在于表面的理解而已,因此决定在学习winter老师的专栏后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好好对其进行进行一个总结。
一、语义化是什么
从维基百科所得到的结果:
Web语义化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允许跨应用的程序,企业和社区共享和复用数据。简单来说,Web语义化是指使用恰当语义的html标签、class类名等内容,让页面具有良好的结构与含义,从而让人和机器都能快速理解网页内容。
我们都知道,对于Web来说,HTML就是负责联系大部分的Web资源的承载体和纽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容的载体。但在web刚被设计出来之初,设计者也没想到web会达到现在如此巨大的规模,因此早期的的HTML标准中所提供的元素也并不多,只有常见的h1-h6、ul、ol等标签。但随着Web的快速发展,网页的数量以及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为了能让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时能够更快、更精确的定位所要查询的网页,以及减少一些开发的维护余合作的成本,HTML在后面又提供了诸多的语义化标签,从而让页面有更为良好的结构,让搜索引擎可以更好的去查询定位网页,同时也使人更易于去理解网页的结构,这在团队协作开发中很重要。
二、为什么要语义化
既然知道了上面是语义化,也大概的知晓的语义化为我们带来的一些好处,但这些好处对于我们来说好像并不够具体。因为好像我们在平常进行开发的时候就只使用了div和span,也能写出一个完整的页面出来,简称span、div一把嗦,这也是我平时的做法(当然,现在在使用react的时候更加如此了)。我一直觉得这种做法其实挺不好的,至少挺low的,毕竟很多类似的文章都告诉我们,要做好web语义化,做好SEO。但在winter老师的专栏中又对此进行了分析:
但话虽这样说,winter老师所说的前提是在软件界面的条件下如此,如果是其他的工作场景,语义类的标签就拥有其自身的优点了:
三、如何“正确”的进行语义化
前面提到,语义化是好的。但winter老师在专栏中也提到了,对于语义标签来说:“用对”比“不用”好,“不用”比“用错”好。因此如何正确的使用语义标签,是我们进行web语义化的重中之重。下面是winter老师所提到的比较重要的语义标签的使用场景。
3.1 作为自然语言延伸的语义类的标签
所谓的作为自然语言延伸的语义类的标签,就是为自然语言和纯文本的补充,用来表达一定的结构或者消除歧义。比较常见的就是是em和strong这两者了。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类似的标签来消除一些歧义,让读者与机器都能更为准确的把握我们一句话的意思。至于具体的区别可以看下面这篇文章,作者对em和strong的区别做了一个较为全面和详细的探讨:
em和strong的区别
3.2 作为标题摘要的语义类标签
此类标签的用途是用于表现文章的结构,让文章的目录结构显得更加清晰有序。在HTML里,我们通常使用h1-h6来作为最基本的标题,而当我们需要副标题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使用hgroup,以免让副标题也产生一个层级。
此外在HTML5也提供了section标签,它会改变 h1-h6 的语义。section 的嵌套会使得其中的 h1-h6 下降一级。
3.3 作为整体结构的语义类标签
最后一个比较常见的场景就是很多浏览器所推出的“阅读模式”,以及各种非浏览器终端的出现,这让web语义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应用语义化标签来表现网页的结构,可以明确的表现出页面信息的主次关系,从而能更为精确的表现出阅读视图功能。也能让SEO更好。
上面这一块HTML就是一个语义化标签构成的body。其中 header 元素
代表“网页”或者“section”的页眉,通常包含h1-h6 元素或者 hgroup, 作为整个页面或者某个内容块的标题。也可以包裹一小节的目录,一个搜索框,一个nav等。需要注意的是:
至于nav元素则代表页面的导航链接区域,用于定义页面的主要导航部分。
aside 元素经常被包含在article元素中,作为主要内容的附属信息部分,其中的内容可以是与当前文章有关的相关资料,标签,名词解释等。
在article元素之外使用作为页面或站点全局的附属信息部分。最典型的是侧边栏,其中的内容可以是日志串连,其他组的导航,甚至广告,这些内容相关的页面。值得注意的是,aside 很容易被理解为侧边栏,实际上二者是包含关系,侧边栏是 aside , aside 不一定是侧边栏。aside 和 header 中都可能出现导航( nav 标签),二者的区别是, header 中的导航多数是到文章自己的目录,而 aside 中的导航多数是到关联页面或者是整站地图。
footer元素代表“网页”或任意“section”的页脚,通常含有该节的一些基本信息,譬如:作者,相关文档链接,版权资料。如果footer元素包含了整个节,那么它们就代表附录,索引,提拔,许可协议,标签,类别等一些其他类似信息。在这里它包含了 address ,这也是个非常容易被误用的标签。 这里的address 并非像 date 一样,表示一个给机器阅读的地址,而是表示 “ 文章(作者)的联系方式 ” , address 明确地只关联到 article 和 body 。
除此之外,还有 article ,article 代表一个在文档,页面或者网站中自成一体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让开发者独立开发或重用。所以, article 和 body 具有相似的结构,除了它的内容,article通常也会有一个标题(通常会在header里),一个footer页脚等。同时,一个 HTML 页面中,可能有多个 article 存在。
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多篇新闻展示在同一个新闻专题页面中,这种类似报纸的多文章结构适合用 article 来组织。
参考链接: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