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本文主要介绍日常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提升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应用的性能。以下是我总结一些平时工作中的技巧。
Vue提供了minxin这种在组件内插入组件属性的方法,个人建议这货能少用就少用,但是有个场景则非常建议使用minxin:当某段代码重复出现在多个组件中,并且这个重复的代码块很大的时候,将其作为一个minxin常常能给后期的维护带来很大的方便。
比如我们在项目中封装一个列表功能,有下拉刷新,加载自动请求数据,上拉加载下一页数据等等,代码如下: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page: 1, limit: 10, busy: false, // 请求拦截,防止多次加载 finish: false, // 是否请求完成,用于页面展示效果 pageList: [], // 页面数据 reqParams: {}, // 页面请求参数,可被改变的 defaultParams: {}, // 页面请求参数,下拉刷新不会被重置的改变 routeName: '', // 特殊情况,页面需要复用别人的list的时候 autoReq: true, // onload是否自己去请求 lodingText: '', // 请求中底部显示的文案 noDataText: '暂无数据', // 自定义无数据文案 lastText: '- 我是有底线的 -', noData: false, // 页面无数据 reqName: '' } }, created() { this.autoReq && this.initPage(false, true) }, onPullDownRefresh() { this.pullDownRefreshFn() }, onReachBottom() { this.reachBottomFn() }, methods: { // 重置初始化数据 initPage(saveParams = true, refresh = false) { // 初始化所有变量 this.page = 1 this.busy = false this.finish = false this.noData = false this.lodingText = '数据加载中' if (saveParams) { const { page, limit } = this.reqParams page ? this.page = page : '' limit ? this.limit = limit : '' } else { this.reqParams = {} } this.getCommonList(refresh) }, // 下拉刷新函数 pullDownRefreshFn() { this.initData() this.initPage(false, true) }, // 上啦加载函数 reachBottomFn() { this.getCommonList() }, // 重置数据,方便调用(一般在外面自定义清空一些数据) initData() { // 重置data里面的变量,方便外面引用这个mixin的时候,下拉刷新重置变量 }, // 列表获取数据接口 async getCommonList(refresh) { if (!this.reqName) return if (this.busy) return this.busy = true this.finish = false const httpFn = this.$http || getApp().globalData.$http// 兼容nvue try { const query = { ...this.defaultParams, ...this.reqParams, page: this.page, limit: this.limit } const { data } = await httpFn(this.reqName, query) if (this.page === 1) this.pageList = [] /** * [Node.JS中用concat和push连接两个或多个数组的性能比较](http://ourjs.com/detail/5cb3fe1c44b4031138b4a1e2) * 那么两者在node.js的性能如何? 我们做了一组测试数据,两种分别测试100万次。 * push比concat方法快3倍左右。因为push只是在原数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所以会快一点。 * push返回的是数组的长度,所以没重新定义变量再判断了 * [Array.prototype.push.apply(arr1, arr2)无法自动触发DOM更新](https://www.imooc.com/wenda/detail/494323) * 因为 this.pageList.push !== Array.prototype.push,,this.pageList.push指向的是vue重写过的方法 */ this.finish = true const resLen = data.list ? data.list.length : 0 if (resLen === 0) { this.resSuccess(data, refresh) return } const listLen = this.pageList.push.apply(this.pageList, data.list) if (listLen < data.count && this.limit <= resLen) { // 说明还有数据 this.busy = false this.page = Math.ceil(listLen / this.limit) + 1 } this.resSuccess(data, refresh) } catch (e) { // 防止接口报错锁死 this.busy = false this.finish = true } }, resSuccess(data, refresh) { if (this.finish && this.busy) { if (this.pageList.length > 0) { this.$nextTick(() => { setTimeout(() => { this.lodingText = this.lastText }, 100) }) } else { this.lodingText = this.noDataText this.noData = true } } refresh && uni.stopPullDownRefresh() this.finishInit(data) }, // 请求完成做点什么(方便外面导入的文件自己引用) finishInit(data) { // 请求完成做点什么 // console.log('列表请求完成'); } } }
很多人看到这样场景,应该会好奇为什么不封装成一个组件?由于很多列表样式不尽相同,所以封装成一个组件可扩展性不高。但我们可以通过minxin来简化代码:
<template> <view class="c-recommend-goods"> <!-- 列表样式 --> <view class="" v-for="item in pageList" :key="item.id">{{item}}</view> <!-- 空状态&& 加载中等小提示 --> <c-no-data v-if="lodingText" :show-img="noData" :text="lodingText"></c-no-data> </view> </template> <script> import listMixins from '@/common/mixins/list.js' export default { mixins: [listMixins], data() { return { autoReq: false, // 进入页面自动请求数据 reqParams: {}, // 请求参数 reqName: 'userCompanyList' // 请求地址 } } } </script> <style></style>
我们只要定义请求参数和请求的地址,还有列表的样式,就能实现一个不错的列表功能。
有时候项目中template里存在一值多判断,如果按照下方代码书写业务逻辑,代码冗余且杂乱。
<template> <div> <h1 v-if="level === 1"> <slot></slot> </h1> <h2 v-else-if="level === 2"> <slot></slot> </h2> <h3 v-else-if="level === 3"> <slot></slot> </h3> <h4 v-else-if="level === 4"> <slot></slot> </h4> <h5 v-else-if="level === 5"> <slot></slot> </h5> <h6 v-else-if="level === 6"> <slot></slot> </h6>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 props: { level: { type: Number, required: true, }, }, } </script>
现在使用 render 函数重写上面的例子:
<script> export default { props: { level: { require: true, type: Number, } }, render(createElement) { return createElement('h' + this.level, this.$slots.default); } }; </script>
组件使用前,需要引入后再注册:
import BaseButton from './baseButton' import BaseIcon from './baseIcon' import BaseInput from './baseInput'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BaseButton, BaseIcon, BaseInput } }
现在 BaseButton、 BaseIcon和BaseInput都可以在模板中使用了:
<BaseInput v-model="searchText" @keydown.enter="search" /> <BaseButton @click="search"> <BaseIcon name="search"/> </BaseButton>
但如果组件多了后,每次都要先导入每个你想使用的组件,然后再注册组件,便会新增很多代码量!我们应该如何优化呢?
这时,我们需要借助一下webpack的require.context() 方法来创建自己的(模块)上下文,从而实现自动动态require组件。这个方法需要3个参数:要搜索的文件夹目录,是否还应该搜索它的子目录,以及一个匹配文件的正则表达式。
我们先在components文件夹(这里面都是些高频组件)添加一个叫global.js的文件,在这个文件里使用require.context 动态将需要的高频组件统统打包进来。然后在main.js文件中引入global.js的文件。
// global.js文件 import Vue from 'vue' function changeStr (str) { return str.charAt(0).toUpperCase() + str.slice(1) } const requireComponent = require.context('./', false, /\.vue$/) // 查找同级目录下以vue结尾的组件 const install = () => { requireComponent.keys().forEach(fileName => { let config = requireComponent(fileName) console.log(config) // ./child1.vue 然后用正则拿到child1 let componentName = changeStr( fileName.replace(/^\.\//, '').replace(/\.\w+$/, '') ) Vue.component(componentName, config.default || config) }) } export default { install // 对外暴露install方法 }
// main.js import index from './components/global.js' Vue.use(index)
最后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在页面中使用这些高频组件,无需再手动一个个引入了。
开发过程中我们有时候要创建一个定时器,在组件被销毁之前,这个定时器也要销毁。代码如下:
mounted() { // 创建一个定时器 this.timer = setInterval(() => { // ...... }, 500); }, // 销毁这个定时器。 beforeDestroy() { if (this.timer) { clearInterval(this.timer); this.timer = null; } }
这种写法有个很明显的弊端:定时器timer的创建和清理并不是在一个地方,这样很容易导致忘记去清理!
我们可以借助hook对代码整合,这样代码也更容易维护了:
mounted() { let timer = setInterval(() => { // ...... }, 500); this.$once("hook:beforeDestroy", function() { if (timer) { clearInterval(timer); timer = null; } }); }
在Vue组件中,可以用过$on,$once去监听所有的生命周期钩子函数,如监听组件的updated钩子函数可以写成 this.$on('hook:updated', () => {})。
hook除了上面的运用外,还可以外部监听组件的生命周期函数。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在父组件中了解一个子组件何时被创建、挂载或更新。
比如,如果你要在第三方组件 CustomSelect 渲染时监听其 updated 钩子,可以通过@hook:updated来实现:
@hook:updated
<template> <!--通过@hook:updated监听组件的updated生命钩子函数--> <!--组件的所有生命周期钩子都可以通过@hook:钩子函数名 来监听触发--> <custom-select @hook:updated="doSomething" /> </template> <script> import CustomSelect from "../components/custom-select";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CustomSelect }, methods: { doSomething() { console.log("custom-select组件的updated钩子函数被触发"); } } }; </script>
我们在项目开发时,可能会遇到这样问题:当页面切换到同一个路由但不同参数地址时,比如/detail/1,跳转到/detail/2,页面跳转后数据竟然没更新?路由配置如下:
{ path: "/detail/:id", name:"detail", component: Detail }
这是因为vue-router会识别出两个路由使用的是同一个组件从而进行复用,并不会重新创建组件,而且组件的生命周期钩子自然也不会被触发,导致跳转后数据没有更新。那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为router-view组件添加属性key,例子如下:
<router-view :key="$route.fullpath"></router-view>
这种办法主要是利用虚拟DOM在渲染时候通过key来对比两个节点是否相同,如果key不相同,就会判定router-view组件是一个新节点,从而先销毁组件,然后再重新创建新组件,这样组件内的生命周期会重新触发。
我们通常给一个元素添加v-if / v-show,来判断该用户是否有权限,但如果判断条件繁琐且多个地方需要判断,这种方式的代码不仅不优雅而且冗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封装了一个指令权限,能简单快速的实现按钮级别的权限判断。 我们先在新建个array.js文件,用于存放与权限相关的全局函数
// array.js export function checkArray (key) { let arr = ['admin', 'editor'] let index = arr.indexOf(key) if (index > -1) { return true // 有权限 } else { return false // 无权限 } }
然后在将array文件挂载到全局中
// main.js import { checkArray } from "./common/array"; Vue.config.productionTip = false; Vue.directive("permission", { inserted (el, binding) { let permission = binding.value; // 获取到 v-permission的值 if (permission) { let hasPermission = checkArray(permission); if (!hasPermission) { // 没有权限 移除Dom元素 el.parentNode && el.parentNode.removeChild(el); } } } });
最后我们在页面中就可以通过自定义指令 v-permission来判断:
<div class="btns"> <button v-permission="'admin'">权限按钮1</button> // 会显示 <button v-permission="'visitor'">权限按钮2</button> //无显示 <button v-permission="'editor'">权限按钮3</button> // 会显示 </div>
Vue 2.6的最酷功能之一是可以将指令参数动态传递给组件。我们可以用方括号括起来的 JavaScript 表达式作为一个指令的参数:
<a v-bind:[attributeName]="url"> 这是个链接 </a>
这里的 attributeName 会被作为一个 JavaScript 表达式进行动态求值,求得的值将会作为最终的参数来使用。 同样地,你可以使用动态参数为一个动态的事件名绑定处理函数:
<a v-on:[eventName]="doSomething"> 这是个链接 </a>
接下来我们看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按钮,在某些情况下想监听单击事件,在某些情况下想监听双击事件。这时动态指令参数派上用场:
<template> <div> <aButton @[someEvent]="handleSomeEvent()" />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 return { someEvent: someCondition ? "click" : "dbclick" } }, methods: { handleSomeEvent () { // handle some event } } } </script>
Vue.js 允许你自定义过滤器,它的用法其实是很简单,但是可能有些朋友没有用过,接下来我们介绍下:
可以在一个组件的选项中定义本地的过滤器:
filters: { capitalize: function (value) { if (!value) return '' value = value.toString() return value.charAt(0).toUpperCase() + value.slice(1) } }
也可以在创建 Vue 实例之前全局定义过滤器:
Vue.filter('capitalize', function (value) { if (!value) return '' value = value.toString() return value.charAt(0).toUpperCase() + value.slice(1) })
使用方法也简单,即在双花括号中使用管道符(pipeline) |隔开
<!-- 在双花括号中 --> <div>{{ myData| filterName}}</div> <div>{{ myData| filterName(arg)}}</div> <!-- 在 v-bind 中 --> <div v-bind:id="rawId | formatId"></div>
过滤器可以串联:
{{ message | filterA | filterB }}
在这个例子中,filterA 被定义为接收单个参数的过滤器函数,表达式 message 的值将作为参数传入到函数中。然后继续调用同样被定义为接收单个参数的过滤器函数 filterB,将 filterA 的结果传递到 filterB 中。 接下来我们看个如何使用过滤器格式化日期的例子:
<div> <h2>显示格式化的日期时间</h2> <p>{{ date }}</p> <p>{{ date | filterDate }}</p> <p>年月日: {{ date | filterDate("YYYY-MM-DD") }}</p> </div> ...... filters: { filterDate(value, format = "YYYY-MM-DD HH:mm:ss") { console.log(this)//undefined 过滤器没有this指向的 return moment(value).format(format); } }, data() { return { date: new Date() }; }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看了一博主写的内容感觉都很好,希望其他的内容可以快速更新
Sorry, something went wrong.
很感动!最近加班多了点,学习时间少,输出就断片了,以后争取一个月至少三篇吧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前言
本文主要介绍日常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提升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应用的性能。以下是我总结一些平时工作中的技巧。
minxin 让组件复用灵活化
Vue提供了minxin这种在组件内插入组件属性的方法,个人建议这货能少用就少用,但是有个场景则非常建议使用minxin:当某段代码重复出现在多个组件中,并且这个重复的代码块很大的时候,将其作为一个minxin常常能给后期的维护带来很大的方便。
比如我们在项目中封装一个列表功能,有下拉刷新,加载自动请求数据,上拉加载下一页数据等等,代码如下:
很多人看到这样场景,应该会好奇为什么不封装成一个组件?由于很多列表样式不尽相同,所以封装成一个组件可扩展性不高。但我们可以通过minxin来简化代码:
我们只要定义请求参数和请求的地址,还有列表的样式,就能实现一个不错的列表功能。
拯救繁乱的template--render函数
有时候项目中template里存在一值多判断,如果按照下方代码书写业务逻辑,代码冗余且杂乱。
现在使用 render 函数重写上面的例子:
一劳永逸的组件注册
组件使用前,需要引入后再注册:
现在 BaseButton、 BaseIcon和BaseInput都可以在模板中使用了:
但如果组件多了后,每次都要先导入每个你想使用的组件,然后再注册组件,便会新增很多代码量!我们应该如何优化呢?
这时,我们需要借助一下webpack的require.context() 方法来创建自己的(模块)上下文,从而实现自动动态require组件。这个方法需要3个参数:要搜索的文件夹目录,是否还应该搜索它的子目录,以及一个匹配文件的正则表达式。
我们先在components文件夹(这里面都是些高频组件)添加一个叫global.js的文件,在这个文件里使用require.context 动态将需要的高频组件统统打包进来。然后在main.js文件中引入global.js的文件。
最后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在页面中使用这些高频组件,无需再手动一个个引入了。
隐藏的大招--hook
开发过程中我们有时候要创建一个定时器,在组件被销毁之前,这个定时器也要销毁。代码如下:
这种写法有个很明显的弊端:定时器timer的创建和清理并不是在一个地方,这样很容易导致忘记去清理!
我们可以借助hook对代码整合,这样代码也更容易维护了:
在Vue组件中,可以用过$on,$once去监听所有的生命周期钩子函数,如监听组件的updated钩子函数可以写成 this.$on('hook:updated', () => {})。
hook除了上面的运用外,还可以外部监听组件的生命周期函数。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在父组件中了解一个子组件何时被创建、挂载或更新。
比如,如果你要在第三方组件 CustomSelect 渲染时监听其 updated 钩子,可以通过
@hook:updated
来实现:简单暴力的router key
我们在项目开发时,可能会遇到这样问题:当页面切换到同一个路由但不同参数地址时,比如/detail/1,跳转到/detail/2,页面跳转后数据竟然没更新?路由配置如下:
这是因为vue-router会识别出两个路由使用的是同一个组件从而进行复用,并不会重新创建组件,而且组件的生命周期钩子自然也不会被触发,导致跳转后数据没有更新。那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为router-view组件添加属性key,例子如下:
这种办法主要是利用虚拟DOM在渲染时候通过key来对比两个节点是否相同,如果key不相同,就会判定router-view组件是一个新节点,从而先销毁组件,然后再重新创建新组件,这样组件内的生命周期会重新触发。
高精度权限控制--自定义指令directive
我们通常给一个元素添加v-if / v-show,来判断该用户是否有权限,但如果判断条件繁琐且多个地方需要判断,这种方式的代码不仅不优雅而且冗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封装了一个指令权限,能简单快速的实现按钮级别的权限判断。
我们先在新建个array.js文件,用于存放与权限相关的全局函数
然后在将array文件挂载到全局中
最后我们在页面中就可以通过自定义指令 v-permission来判断:
动态指令参数
Vue 2.6的最酷功能之一是可以将指令参数动态传递给组件。我们可以用方括号括起来的 JavaScript 表达式作为一个指令的参数:
这里的 attributeName 会被作为一个 JavaScript 表达式进行动态求值,求得的值将会作为最终的参数来使用。
同样地,你可以使用动态参数为一个动态的事件名绑定处理函数:
接下来我们看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按钮,在某些情况下想监听单击事件,在某些情况下想监听双击事件。这时动态指令参数派上用场:
过滤器让数据处理更便利
Vue.js 允许你自定义过滤器,它的用法其实是很简单,但是可能有些朋友没有用过,接下来我们介绍下:
1.理解过滤器
2.定义过滤器
可以在一个组件的选项中定义本地的过滤器:
也可以在创建 Vue 实例之前全局定义过滤器:
3.使用过滤器
使用方法也简单,即在双花括号中使用管道符(pipeline) |隔开
过滤器可以串联:
在这个例子中,filterA 被定义为接收单个参数的过滤器函数,表达式 message 的值将作为参数传入到函数中。然后继续调用同样被定义为接收单个参数的过滤器函数 filterB,将 filterA 的结果传递到 filterB 中。
接下来我们看个如何使用过滤器格式化日期的例子:
参考文章与书籍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