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igned in with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You signed out in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You switched accounts on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Dismiss alert
在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中,Service 层包含 Service 类和 BO 类两部分,BO 是贫血模型,只包含数据,不包含具体的业务逻辑。业务逻辑集中在 Service 类中。在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中,Service 层包含 Service 类和 Domain 类两部分。Domain 就相当于贫血模型中的 BO。不过,Domain 与 BO 的区别在于它是基于充血模型开发的,既包含数据,也包含业务逻辑。而 Service 类变得非常单薄。总结一下的话就是,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的开发模式,重 Service 轻 BO;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轻 Service 重 Domain。
什么是贫血模型?
MVC三层架构模式 想必大家都听过或者用过,传统开发的MVC模式其实大部分是贫血模型。
我们回顾一下MVC的三层架构:
前后端分离之后,后端负责暴露接口给前端调用,这种情况下,后端项目分为:
回顾完MVC三层架构,接下来代码介绍一下什么写法是贫血模型,有可能你是一直用贫血模型的开发模式,只是你不知道。举个例子,这个例子为了前端同学看得懂,将 Java 改写成了 typescript 的写法
正常开发 Web 后端的时候,代码结构都是这么写(不过每个类都是独立的一个
.java
文件,这里为了方便一起展示)。在上面的代码中,UserRepository (其实还有个 UserEntity) 是数据访问层,UserService 和 UserBo 组成业务逻辑层,UserController 和 UserVo 属于接口层。UserBo 是一个纯粹的数据结构,只包含数据,不包含任何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在 UserService 中,我们通过 UserService 来操作 UserBo。换句话说,Service 层的数据和业务逻辑被分割到 BO 和 Service 两个类中。像UserBo 这样 只包含数据不含业务逻辑的类,叫 贫血模型(Anemic Domain Model)。同理,UserVo 和 UserEntity 都是贫血模型设计,这种贫血模型,将数据和业务逻辑分离,破坏了面向对象的封装性,是一种典型的面向过程的编程风格。
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
贫血模型是常见的传统开发模式,在以前学Java时,教程也都是这么教的。如今,流行推崇的是充血模型的开发模式: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
什么是充血模型?
贫血和充血相反,数据结构和业务逻辑被封装到同一个类中,就叫** 充血模型(Rich Domain Model)。这种充血模型满足面向对象的封装性,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编程风格。
什么是 DDD?
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主要是用来指导如何解耦业务系统,划分业务模块,定义业务领域模型及其交互。领域驱动设计这个概念并不新颖,早在 2004 年就被提出了,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不过,它被大众熟知,还是基于另一个概念的兴起,那就是微服务。
领域驱动设计有点儿类似敏捷开发、SOA、PAAS 等概念,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只值“五分钱”。即便你没有听说过领域驱动设计,对这个概念一无所知,只要你是在开发业务系统,也或多或少都在使用它。做好领域驱动设计的关键是,看你对自己所做业务的熟悉程度,而并不是对领域驱动设计这个概念本身的掌握程度。即便你对领域驱动搞得再清楚,但是对业务不熟悉,也并不一定能做出合理的领域设计。所以,不要把领域驱动设计当银弹,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过度地研究它。
实际上,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实现的代码,也是按照 MVC 三层架构分层的。Controller 层还是负责暴露接口,Repository 层还是负责数据存取,Service 层负责核心业务逻辑。它跟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的区别主要在 Service 层。
在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中,Service 层包含 Service 类和 BO 类两部分,BO 是贫血模型,只包含数据,不包含具体的业务逻辑。业务逻辑集中在 Service 类中。在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中,Service 层包含 Service 类和 Domain 类两部分。Domain 就相当于贫血模型中的 BO。不过,Domain 与 BO 的区别在于它是基于充血模型开发的,既包含数据,也包含业务逻辑。而 Service 类变得非常单薄。总结一下的话就是,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的开发模式,重 Service 轻 BO;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轻 Service 重 Domain。
为什么贫血模型比充血模型受欢迎?
原因一是,业务系统简单,不需要精心设计充血模型,贫血模型足以应付简单的业务逻辑。业务充血模型更好的实践是基于DDD实现,简单的业务按领域设计会比较单薄,意义不大。
原因二是,充血模型的设计要比贫血模型更加有难度。充血模型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风格。写代码之前就要考虑清楚需要针对数据暴露哪些操作,定义哪些业务逻辑。而不是像贫血模型那样,我们只需要定义数据,之后有什么功能开发需求,我们就在 Service 定义什么操作,不需要事先做太多设计。
第三点原因是,思维固化,转型有成本。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经历了多年,已经深入人心、习以为常。如果转向用充血模型、领域驱动设计,那势必有一定的学习成本、转型成本。很多人在没有遇到开发痛点的情况下, 是不愿意做这件事的。
什么项目应该考虑使用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
你可能会有一些疑问,这两种开发模式,落实到代码层面,区别不就是一个将业务逻辑放到 Service 类中,一个将业务逻辑放到 Domain 领域模型中吗?为什么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开发模式,就不能应对复杂业务系统的开发?而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就可以呢?
实际上,除了我们能看到的代码层面的区别之外(一个业务逻辑放到 Service 层,一个放到领域模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那就是两种不同的开发模式会导致不同的开发流程。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的开发流程,在应对复杂业务系统的开发的时候更加有优势。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平时基于贫血模型的传统的开发模式,都是怎么实现一个功能需求的。
不夸张地讲,我们平时的开发,大部分都是 SQL 驱动(SQL-Driven)的开发模式。我们接到一个后端接口的开发需求的时候,就去看接口需要的数据对应到数据库中,需要哪张表或者哪几张表,然后思考如何编写 SQL 语句来获取数据。之后就是定义 Entity、BO、VO,然后模板式地往对应的 Repository、Service、Controller 类中添加代码。
业务逻辑包裹在一个大的 SQL 语句中,而 Service 层可以做的事情很少。SQL 都是针对特定的业务功能编写的,复用性差。当我要开发另一个业务功能的时候,只能重新写个满足新需求的 SQL 语句,这就可能导致各种长得差不多、区别很小的 SQL 语句满天飞。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很少有人会应用领域模型、OOP 的概念,也很少有代码复用意识。对于简单业务系统来说,这种开发方式问题不大。但对于复杂业务系统的开发来说,这样的开发方式会让代码越来越混乱,最终导致无法维护。
如果我们在项目中,应用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的开发模式,那对应的开发流程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种开发模式下,我们需要事先理清楚所有的业务,定义领域模型所包含的属性和方法。领域模型相当于可复用的业务中间层。新功能需求的开发,都基于之前定义好的这些领域模型来完成。
我们知道,越复杂的系统,对代码的复用性、易维护性要求就越高,我们就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前期设计上。而基于充血模型的 DDD 开发模式,正好需要我们前期做大量的业务调研、领域模型设计,所以它更加适合这种复杂系统的开发。
参考资料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