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快速排序(Quick Sort)算法是在冒泡排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算法,从名字上看就知道该排序算法的特点是快、效率高,是处理大数据最快的排序算法之一
实现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次排序将整个无序表分成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中的数据都比另一部分中包含的数据的值小
然后继续沿用此方法分别对两部分进行同样的操作,直到每一个小部分不可再分,所得到的整个序列就变成有序序列
例如,对无序表49,38,65,97,76,13,27,49进行快速排序,大致过程为:
首先从表中选取一个记录的关键字作为分割点(称为“枢轴”或者支点,一般选择第一个关键字),例如选取 49
将表格中大于 49 个放置于 49 的右侧,小于 49 的放置于 49 的左侧,假设完成后的无序表为:{27,38,13,49,65,97,76,49}
以 49 为支点,将整个无序表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分别为{27,38,13}和{65,97,76,49},继续采用此种方法分别对两个子表进行排序
前部分子表以 27 为支点,排序后的子表为{13,27,38},此部分已经有序;后部分子表以 65 为支点,排序后的子表为{49,65,97,76}
此时前半部分子表中的数据已完成排序;后部分子表继续以 65 为支点,将其分割为{49}和{97,76},前者不需排序,后者排序后的结果为{76, 97}
通过以上几步的排序,最后由子表{13,27,38}、{49}、{49}、{65}、{76,97}构成有序表:{13,27,38,49,49,65,76,97}
可以分成以下步骤:
用代码表示则如下:
function quickSort (arr) { const rec = (arr) => { if (arr.length <= 1) { return arr; } const left = []; const right = []; const mid = arr[0]; // 基准元素 for (let i = 1; i < arr.length; i++){ if (arr[i] < mid) { left.push(arr[i]); } else { right.push(arr[i]); } } return [...rec(left), mid, ...rec(right)] } return res(arr) };
快速排序是冒泡排序的升级版,最坏情况下每一次基准元素都是数组中最小或者最大的元素,则快速排序就是冒泡排序
这种情况时间复杂度就是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T[n] = n * (n-1) = n^2 + n,也就是O(n^2)
T[n] = n * (n-1) = n^2 + n
O(n^2)
最好情况下是O(nlogn),其中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公式:T[n] = aT[n/b] + f(n),推导如下所示:
O(nlogn)
T[n] = aT[n/b] + f(n)
关于上述代码实现的快速排序,可以看到是稳定的
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中被认为最好的方法,当数据过大且数据杂乱无章时,则适合采用快速排序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代码当中的最后一行应该是return rec(arr),嘿嘿
return rec(arr)
Sorry, something went wrong.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一、是什么
快速排序(Quick Sort)算法是在冒泡排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算法,从名字上看就知道该排序算法的特点是快、效率高,是处理大数据最快的排序算法之一
实现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次排序将整个无序表分成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中的数据都比另一部分中包含的数据的值小
然后继续沿用此方法分别对两部分进行同样的操作,直到每一个小部分不可再分,所得到的整个序列就变成有序序列
例如,对无序表49,38,65,97,76,13,27,49进行快速排序,大致过程为:
首先从表中选取一个记录的关键字作为分割点(称为“枢轴”或者支点,一般选择第一个关键字),例如选取 49
将表格中大于 49 个放置于 49 的右侧,小于 49 的放置于 49 的左侧,假设完成后的无序表为:{27,38,13,49,65,97,76,49}
以 49 为支点,将整个无序表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分别为{27,38,13}和{65,97,76,49},继续采用此种方法分别对两个子表进行排序
前部分子表以 27 为支点,排序后的子表为{13,27,38},此部分已经有序;后部分子表以 65 为支点,排序后的子表为{49,65,97,76}
此时前半部分子表中的数据已完成排序;后部分子表继续以 65 为支点,将其分割为{49}和{97,76},前者不需排序,后者排序后的结果为{76, 97}
通过以上几步的排序,最后由子表{13,27,38}、{49}、{49}、{65}、{76,97}构成有序表:{13,27,38,49,49,65,76,97}
二、如何实现
可以分成以下步骤:
用代码表示则如下:
快速排序是冒泡排序的升级版,最坏情况下每一次基准元素都是数组中最小或者最大的元素,则快速排序就是冒泡排序
这种情况时间复杂度就是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T[n] = n * (n-1) = n^2 + n
,也就是O(n^2)
最好情况下是
O(nlogn)
,其中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公式:T[n] = aT[n/b] + f(n)
,推导如下所示:关于上述代码实现的快速排序,可以看到是稳定的
三、应用场景
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中被认为最好的方法,当数据过大且数据杂乱无章时,则适合采用快速排序参考文献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