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84 lines (204 loc) · 15.4 KB

10.分布式会话.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84 lines (204 loc) · 15.4 KB
title date order categories tags permalink
分布式会话基本原理
2019-06-04 16:42:00 -0700
10
分布式
分布式调度
分布式
流量调度
会话
/pages/95e45f/

分布式会话基本原理

由于 Http 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服务器单单从网络连接上无从知道客户身份。

会话跟踪是 Web 程序中常用的技术,用来跟踪用户的整个会话。常用会话跟踪技术是 Cookie 与 Session。

Cookie

由于 Http 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服务器单从网络连接上无从知道客户身份。

所以服务器与浏览器为了进行会话跟踪(知道是谁在访问我),就必须主动的去维护一个状态,这个状态用于告知服务端前后两个请求是否来自同一浏览器。而这个状态需要通过 cookie 或者 session 去实现。

什么是 Cookie

Cookie 实际上是存储在用户浏览器上的文本信息,并保留了各种跟踪的信息。

一个简单的 cookie 设置如下:

Set-Cookie: <cookie-name>=<cookie-value>
HTTP/2.0 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Set-Cookie: yummy_cookie=choco
Set-Cookie: tasty_cookie=strawberry

[page content]

Cookie 的工作步骤

  1. 浏览器请求服务器,如果服务器需要记录该用户的状态,就是用 response 向浏览器颁发一个 Cookie。
  2. 浏览器会把 Cookie 保存下来。
  3. 当浏览器再请求该网站时,浏览器把该请求的网址连同 Cookie 一同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检查该 Cookie,以此来辨认用户状态。

Cookie 的作用

Cookie 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 会话状态管理(如用户登录状态、购物车、游戏分数或其它需要记录的信息)
  • 个性化设置(如用户自定义设置、主题等)
  • 浏览器行为跟踪(如跟踪分析用户行为等)

注:Cookie 功能需要浏览器的支持,如果浏览器不支持 Cookie 或者 Cookie 禁用了,Cookie 功能就会失效。

Cookie 的重要属性

属性 说明
name=value 键值对,设置 Cookie 的名称及相对应的值,都必须是字符串类型 - 如果值为 Unicode 字符,需要为字符编码。 - 如果值为二进制数据,则需要使用 BASE64 编码。
domain 指定 cookie 所属域名,默认是当前域名
path 指定 cookie 在哪个路径(路由)下生效,默认是 '/'。 如果设置为 /abc,则只有 /abc 下的路由可以访问到该 cookie,如:/abc/read
maxAge cookie 失效的时间,单位秒。如果为整数,则该 cookie 在 maxAge 秒后失效。如果为负数,该 cookie 为临时 cookie ,关闭浏览器即失效,浏览器也不会以任何形式保存该 cookie 。如果为 0,表示删除该 cookie 。默认为 -1。 - 比 expires 好用
expires 过期时间,在设置的某个时间点后该 cookie 就会失效。 一般浏览器的 cookie 都是默认储存的,当关闭浏览器结束这个会话的时候,这个 cookie 也就会被删除
secure 该 cookie 是否仅被使用安全协议传输。安全协议有 HTTPS,SSL 等,在网络上传输数据之前先将数据加密。默认为 false。 当 secure 值为 true 时,cookie 在 HTTP 中是无效,在 HTTPS 中才有效。
httpOnly 如果给某个 cookie 设置了 httpOnly 属性,则无法通过 JS 脚本 读取到该 cookie 的信息,但还是能通过 Application 中手动修改 cookie,所以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 XSS 攻击,不是绝对的安全

Session

什么是 Session

Session 代表着服务器和客户端一次会话的过程。Session 对象存储特定用户会话所需的属性及配置信息。这样,当用户在应用程序的 Web 页之间跳转时,存储在 Session 对象中的变量将不会丢失,而是在整个用户会话中一直存在下去。当客户端关闭会话,或者 Session 超时失效时会话结束。

  • session 是另一种记录服务器和客户端会话状态的机制
  • session 是基于 cookie 实现的,session 存储在服务器端,sessionId 会被存储到客户端的 cookie 中

session.png

Session 的工作步骤

  1. 用户第一次请求服务器的时候,服务器根据用户提交的相关信息,创建对应的 Session。
  2. 请求返回时将此 Session 的唯一标识信息 SessionID 返回给浏览器。
  3. 浏览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 SessionID 信息后,会将此信息存入到 Cookie 中,同时 Cookie 记录此 SessionID 属于哪个域名。
  4. 当用户第二次访问服务器的时候,请求会自动判断此域名下是否存在 Cookie 信息,如果存在自动将 Cookie 信息也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会从 Cookie 中获取 SessionID,再根据 SessionID 查找对应的 Session 信息,如果没有找到说明用户没有登录或者登录失效,如果找到 Session 证明用户已经登录可执行后面操作。

根据以上流程可知,SessionID 是连接 Cookie 和 Session 的一道桥梁,大部分系统也是根据此原理来验证用户登录状态。

Cookie 和 Session 的区别

Cookie 和 Session 的主要区别可以参考以下表格:

Cookie Session
作用范围 保存在客户端(浏览器) 保存在服务器端
隐私策略 存储在客户端,比较容易遭到非法获取 存储在服务端,安全性相对 Cookie 要好一些
存储方式 只能保存 ASCII 可以保存任意数据类型。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在 Session 中保持一些常用变量信息,比如说 UserId 等。
存储大小 不能超过 4K 存储大小远高于 Cookie
生命周期 可设置为永久保存
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默认登录(记住我)功能
一般失效时间较短
客户端关闭或者 Session 超时都会失效。

如果禁用 Cookie 怎么办

既然服务端是根据 Cookie 中的信息判断用户是否登录,那么如果浏览器中禁止了 Cookie,如何保障整个机制的正常运转。

第一种方案,每次请求中都携带一个 SessionID 的参数,也可以 Post 的方式提交,也可以在请求的地址后面拼接 xxx?SessionID=123456...

第二种方案,Token 机制。Token 机制多用于 App 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模式,也可以用于 Web 端做用户状态管理。

Token 的意思是“令牌”,是服务端生成的一串字符串,作为客户端进行请求的一个标识。Token 机制和 Cookie 和 Session 的使用机制比较类似。

当用户第一次登录后,服务器根据提交的用户信息生成一个 Token,响应时将 Token 返回给客户端,以后客户端只需带上这个 Token 前来请求数据即可,无需再次登录验证。

分布式 Session

在分布式场景下,一个用户的 Session 如果只存储在一个服务器上,那么当负载均衡器把用户的下一个请求转发到另一个服务器上,该服务器没有用户的 Session,就可能导致用户需要重新进行登录等操作。

分布式 Session 的几种实现策略:

  1. 粘性 session
  2. 应用服务器间的 session 复制共享
  3. 基于缓存的 session 共享 ✅

推荐:基于缓存的 session 共享

粘性 Session

粘性 Session(Sticky Sessions)需要配置负载均衡器,使得一个用户的所有请求都路由到一个服务器节点上,这样就可以把用户的 Session 存放在该服务器节点中。

缺点:当服务器节点宕机时,将丢失该服务器节点上的所有 Session

Session 复制共享

Session 复制共享(Session Replication)在服务器节点之间进行 Session 同步操作,这样的话用户可以访问任何一个服务器节点。

缺点:占用过多内存同步过程占用网络带宽以及服务器处理器时间

基于缓存的 session 共享

使用一个单独的存储服务器存储 Session 数据,可以存在 MySQL 数据库上,也可以存在 Redis 或者 Memcached 这种内存型数据库。

缺点:需要去实现存取 Session 的代码。

具体实现

JWT Token

使用 JWT Token 储存用户身份,然后再从数据库或者 cache 中获取其他的信息。这样无论请求分配到哪个服务器都无所谓。

tomcat + redis

这个其实还挺方便的,就是使用 session 的代码,跟以前一样,还是基于 tomcat 原生的 session 支持即可,然后就是用一个叫做 Tomcat RedisSessionManager 的东西,让所有我们部署的 tomcat 都将 session 数据存储到 redis 即可。

在 tomcat 的配置文件中配置:

<Valve className="com.orangefunction.tomcat.redissessions.RedisSessionHandlerValve" />

<Manager className="com.orangefunction.tomcat.redissessions.RedisSessionManager"
         host="{redis.host}"
         port="{redis.port}"
         database="{redis.dbnum}"
         maxInactiveInterval="60"/>

然后指定 redis 的 host 和 port 就 ok 了。

<Valve className="com.orangefunction.tomcat.redissessions.RedisSessionHandlerValve" />
<Manager className="com.orangefunction.tomcat.redissessions.RedisSessionManager"
	 sentinelMaster="mymaster"
	 sentinels="<sentinel1-ip>:26379,<sentinel2-ip>:26379,<sentinel3-ip>:26379"
	 maxInactiveInterval="60"/>

还可以用上面这种方式基于 redis 哨兵支持的 redis 高可用集群来保存 session 数据,都是 ok 的。

spring session + redis

上面那种 tomcat + redis 的方式好用,但是会严重依赖于 web 容器,不好将代码移植到其他 web 容器上去,尤其是你要是换了技术栈咋整?比如换成了 spring cloud 或者是 spring boot 之类的呢?

所以现在比较好的还是基于 Java 一站式解决方案,也就是 spring。人家 spring 基本上承包了大部分我们需要使用的框架,spirng cloud 做微服务,spring boot 做脚手架,所以用 sping session 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 pom.xml 中配置: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session</groupId>
  <artifactId>spring-session-data-redis</artifactId>
  <version>1.2.1.RELEASE</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redis.clients</groupId>
  <artifactId>jedis</artifactId>
  <version>2.8.1</version>
</dependency>

在 spring 配置文件中配置:

<bean id="redisHttpSessionConfiguratio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session.data.redis.config.annotation.web.http.RedisHttpSession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maxInactiveIntervalInSeconds" value="600"/>
</bean>

<bean id="jedisPoolConfig" class="redis.clients.jedis.JedisPoolConfig">
    <property name="maxTotal" value="100" />
    <property name="maxIdle" value="10" />
</bean>

<bean id="jedisConnectionFactory"
      class="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nnection.jedis.JedisConnectionFactory" destroy-method="destroy">
    <property name="hostName" value="${redis_hostname}"/>
    <property name="port" value="${redis_port}"/>
    <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redis_pwd}" />
    <property name="timeout" value="3000"/>
    <property name="usePool" value="true"/>
    <property name="poolConfig" ref="jedisPoolConfig"/>
</bean>

在 web.xml 中配置:

<filter>
    <filter-name>springSessionRepositoryFilter</filter-name>
    <filt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DelegatingFilterProxy</filter-class>
</filter>
<filter-mapping>
    <filter-name>springSessionRepositoryFilter</filter-name>
    <url-pattern>/*</url-pattern>
</filter-mapping>

示例代码: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test")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putIntoSession")
    public String putIntoSess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String username) {
        request.getSession().setAttribute("name",  "leo");
        return "ok";
    }

    @RequestMapping("/getFromSession")
    public String getFromSess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Model model){
        String name = request.getSession().getAttribute("name");
        return name;
    }
}

上面的代码就是 ok 的,给 spring session 配置基于 redis 来存储 session 数据,然后配置了一个 spring session 的过滤器,这样的话,session 相关操作都会交给 spring session 来管了。接着在代码中,就用原生的 session 操作,就是直接基于 spring sesion 从 redis 中获取数据了。

实现分布式的会话有很多种方式,我说的只不过是比较常见的几种方式,tomcat + redis 早期比较常用,但是会重耦合到 tomcat 中;近些年,通过 spring session 来实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