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你真的了解前端模块化么?
webpack是一个强大而复杂的前端自动化工具。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配置复杂,这也使得「webpack配置工程师」这种戏谑的称呼开始流行🤷但是,难道你真的只满足于玩转webpack配置么?
显然不是。在学习如何使用webpack之外,我们更需要深入webpack内部,探索各部分的设计与实现。万变不离其宗,即使有一天webpack“过气”了,但它的某些设计与实现却仍会有学习价值与借鉴意义。因此,在学习webpack过程中,我会总结一系列【webpack进阶】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多多交流与关注!
下面进入正题。一直以来,在前端领域,开发人员日益增长的语言能力需求和落后的JavaScript规范形成了一大矛盾。例如,我们会用babel来进行ES6到ES5的语法转换,会使用各种polyfill来兼容老式上的新特性……而我们本文的主角 —— 模块化也是如此。
由于JavaScript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这一点,加之模块化规范的迟到,导致社区中涌现出一系列前端运行时的模块化方案,例如RequireJS、seaJS等。以及与之对应的编译期模块依赖解决方案,例如browserify、rollup和本文的主角webpack。
但是我们要知道,<script type="module">还存在一定的兼容性与使用问题。
<script type="module">
在更通用的范围内来讲,浏览器原生实际是不支持所谓的CommonJS或ESM模块化规范的。那么webpack是如何在打包出的代码中实现模块化的呢?
在探究webpack打包后代码的模块化实现前,我们先来看一下Node中的模块化。
NodeJS(以下简称为Node)在模块化上基本是遵循的CommonJS规范,而webpack打包出来的代码所实现模块化的方式,也类似于CommonJS。因此,我们先以熟悉的Node(这里主要参考Node v10)作为引子,简单介绍它的模块化实现,帮助我们接下来理解webpack的实现。
Node中的模块引入会经历下面几个步骤:
在Node中,模块以文件维度存在,并且在编译后缓存于内存中,通过require.cache可以查看模块缓存情况。在模块中添加console.log(require.cache)查看输出如下:
require.cache
console.log(require.cache)
{ '/Users/alienzhou/programming/gitrepo/test.js': Module { id: '.', exports: {}, parent: null, filename: '/Users/alienzhou/programming/gitrepo/test.js', loaded: false, children: [], paths: [ '/Users/alienzhou/programming/gitrepo/node_modules', '/Users/alienzhou/programming/node_modules', '/Users/alienzhou/node_modules', '/Users/node_modules', '/node_modules' ] } }
上面就是模块对象的数据结构,也可以在Node源码中找到Module类的构造方法。其中exports属性非常重要,它就是模块的导出对象。因此,下面这行语句
exports
var test = require('./test.js');
其实就是把test.js模块的exports属性赋值给test变量。
test.js
test
也许你还会好奇,当我们写一个Node(JavaScript)模块时,模块里的module、require、__filename等这些变量是哪来的?如果你看过Node loader.js 部分源码,应该就大致能理解:
module
require
__filename
Module.wrap = function(script) { return Module.wrapper[0] + script + Module.wrapper[1]; }; Module.wrapper = [ '(function (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 { ', '\n});' ];
Node会自动将每个模块进行包装(wrap),将其变为一个function。例如模块test.js原本为:
console.log(require.cache); module.exports = 'test';
包装后大致会变为:
(function (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 { console.log(require.cache); module.exports = 'test'; });
这下你应该明白module、require、__filename这些变量都是哪来的了吧 —— 它们会被作为function的参数在模块编译执行时注入进来。以一个扩展名为.js的模块为例,当你require它时,一个完整的方法调用大致包括下面几个过程:
.js
st=>start: require()引入模块 op1=>operation: 调用._load()加载模块 op2=>operation: new Module(filename, parent)创建模块对象 op3=>operation: 将模块对象存入缓存 op4=>operation: 根据文件类型调用Module._extensions op5=>operation: 调用.compile()编译执行js模块 cond=>condition: Module._cache是否无缓存 e=>end: 返回module.exports结果 st->op1->cond cond(yes)->op2->op3->op4->op5->e cond(no)->e
在Node源码中能看到,模块执行时,包装定义的几个变量被注入了:
if (inspectorWrapper) { result = inspectorWrapper(compiledWrapper, this.exports, this.exports, require, this, filename, dirname); } else { result = compiledWrapper.call(this.exports, this.exports, require, this, filename, dirname); }
题外话,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出,在模块内使用module.exports与exports的区别
module.exports
之所以在介绍「webpack是如何在打包出的代码中实现模块化」之前,先用一定篇幅介绍了Node中的模块化,是因为两者在同步依赖的设计与实现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理解Node的模块化对学习webpack很有帮助。当然,由于运行环境的不同(webpack打包出的代码运行在客户端,而Node是在服务端),实现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下面就来看一下,webpack是如何在打包出的代码中实现前端(客户端)模块化的。
和Node的模块化实现类似,在webpack打包出的代码中,每个模块也有一个对应的模块对象。在__webpack_require__()方法中,有这么一段代码:
__webpack_require__()
function __webpack_require__(moduleId) { // …… other code var module = installedModules[moduleId] = { i: moduleId, l: false, exports: {}, parents: null, children: [] }; // …… other code }
类似于Node,在webpack中各个模块的也有对应的模块对象,其数据结构基本遵循CommonJS规范;其中installedModules则是模块缓存对象,类似于Node中的require.cache/Module._cache。
installedModules
Module._cache
__webpack_require__
__webpack_require__是webpack前端运行时模块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相当于CommonJS规范中的require。
根据第一部分的流程图:在Node中,当我们require一个模块时,会先判断该模块是否在缓存之中,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该模块的exports属性;否则会加载并执行该模块。webpack中的实现也类似:
function __webpack_require__(moduleId) { // 1.首先会检查模块缓存 if(installedModules[moduleId]) { return installedModules[moduleId].exports; } // 2. 缓存不存在时,创建并缓存一个新的模块对象,类似Node中的new Module操作 var module = installedModules[moduleId] = { i: moduleId, l: false, exports: {}, children: [] }; // 3. 执行模块,类似于Node中的: // result = compiledWrapper.call(this.exports, this.exports, require, this, filename, dirname); modules[moduleId].call(module.exports, module, module.exports, __webpack_require__); module.l = true; // 4. 返回该module的输出 return module.exports; }
如果你仔细对比webpack与Node,你会发现在__webpack_require__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
在webpack中不存在像Node一样调用._compile()这种方法的过程。即不会像Node那样,对一个未载入缓存的模块,通过「读取模块路径 -> 编译模块代码 -> 执行模块」来载入模块。为什么呢?
._compile()
这是因为,Node作为服务端语言,模块都是本地文件,加载时延低,可同步阻塞进行模块文件寻址、读取、编译和执行,这些过程在模块require的时候再“按需”执行即可;而webpack运行在客户端(浏览器),显然不能在需要时(即执行__webpack_require__时)再通过网络加载js文件,并同步地等待加载完成后再返回__webpack_require__。这种网络时延,显然不能满足“同步依赖”的要求。
那么webpack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我们还是回来看下Node:
Node(v10)中加载、编译与执行(js)模块的代码主要集中在Module._extensions['.js']和Module.prototype._compile中。首先会通过fs.readFileSync读取文件内容,然后通过vm.runInThisContext来编译和执行JavaScript代码。
Module._extensions['.js']
Module.prototype._compile
fs.readFileSync
vm.runInThisContext
The vm module provides APIs for compiling and running code within V8 Virtual Machine contexts.
但是,根据上面的分析,在前端runtime中肯定不能通过网络去同步获取JavaScript脚本文件;那么就需要我们换一个思路:有没有什么地方能够预先放置我们“之后”可能会需要的模块,让我们能够在require时不需要同步等待过长的时间(当然,这里的“之后”可能是几秒、几分钟后,也可能是这次事件循环task的下几行代码)。
内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把同步依赖的模块先“注册”到内存中(模块暂存),等到require时,再执行该模块、缓存模块对象、返回对应的exports。而webpack中,这个所谓的内存就是modules对象。
modules
注意这里指的模块暂存和模块缓存概念完全不同。暂存可以粗略类比为将编译好的模块代码先放到内存中,实际并没有引入该模块。基于这个目的,我们也可以把“模块暂存”理解为“模块注册”,因此后文中“模块暂存”与“模块注册”具有相等的概念。
所以,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当我们已经获取了模块内容后(但模块还未执行),我们就将其暂存在modules对象中,键就是webpack的moduleId;等到需要使用__webpack_require__引用模块时,发现缓存中没有,则从modules对象中取出暂存的模块并执行。
思路已经清晰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webpack是如何将模块“暂存”在modules对象上的。在实际上,webpack打包出来的代码可以简单分为两类:
为了便于学习与代码阅读,建议你可以在webpack(v4)配置中加入optimization:{runtimeChunk: {name: 'runtime'}},这样会让webpack将runtime与模块注册代码分开打包。
optimization:{runtimeChunk: {name: 'runtime'}}
// webpack module chunk (window["webpackJsonp"] = window["webpackJsonp"] || []).push([["home-0"],{ /***/ "module-home-0": /***/ (function(module, exports, __webpack_require__) { const myalert = __webpack_require__("module-home-1"); myalert('test'); /***/ }), /***/ "module-home-1": /***/ (function(module, exports) {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a) { alert('hi:' + a); }; /***/ }) },[["module-home-0","home-1"]]]);
上面这是一个不包含runtime的chunk,我们不妨将其称为module chunk(下面会沿用这个叫法)。简化一下这部分代码,大致结构如下:
// webpack module chunk window["webpackJsonp"].push([ ["home-0"], // chunkIds { "module-home-0": (function(module, exports, __webpack_require__){ /* some logic */ }), "module-home-1": (function(module, exports, __webpack_require__){ /* some logic */ }) }, [["module-home-0","home-1"]] ])
这里,.push()方法参数为一个数组,包含三个元素:
.push()
["home-0"]
来看下参数数组的第二个元素 —— 包含模块代码的对象,你会发现这里方法签名是不是很像Node中的通过Module.wrap()进行的模块代码包装?没错,webpack源码中也有类似,会像Node那样,将每个模块的代码用一个function包装起来。
Module.wrap()
而当webpack配置了runtime分离后,打包出的文件中会出现一个“纯净”的、不包含任何模块代码的runtime,其主要是一个自执行方法,其中暴露了一个全局变量webpackJsonp:
webpackJsonp
// webpack runtime chunk var jsonpArray = window["webpackJsonp"] = window["webpackJsonp"] || []; var oldJsonpFunction = jsonpArray.push.bind(jsonpArray); jsonpArray.push = webpackJsonpCallback;
webpackJsonp变量名可以通过output.jsonpFunction进行配置
output.jsonpFunction
可以看到,window["webpackJsonp"]上的.push()方法已经被修改为了webpackJsonpCallback()方法。该方法如下:
window["webpackJsonp"]
webpackJsonpCallback()
// webpack runtime chunk function webpackJsonpCallback(data) { var chunkIds = data[0]; var moreModules = data[1]; var executeModules = data[2]; var moduleId, chunkId, i = 0, resolves = []; // webpack会在installChunks中存储chunk的载入状态,据此判断chunk是否加载完毕 for(;i < chunkIds.length; i++) { chunkId = chunkIds[i]; if(installedChunks[chunkId]) { resolves.push(installedChunks[chunkId][0]); } installedChunks[chunkId] = 0; } // 注意,这里会进行“注册”,将模块暂存入内存中 // 将module chunk中第二个数组元素包含的 module 方法注册到 modules 对象里 for(moduleId in moreModules) { if(Object.prototype.hasOwnProperty.call(moreModules, moduleId)) { modules[moduleId] = moreModules[moduleId]; } } if(parentJsonpFunction) parentJsonpFunction(data); while(resolves.length) { resolves.shift()(); } deferredModules.push.apply(deferredModules, executeModules || []); return checkDeferredModules(); };
注意以上方法的这几行,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将模块“暂存”在modules对象上」
// webpackJsonpCallback for(moduleId in moreModules) { if(Object.prototype.hasOwnProperty.call(moreModules, moduleId)) { modules[moduleId] = moreModules[moduleId]; } }
配合__webpack_require__()中下面这一行代码,就实现了在需要引入模块时,同步地将模块从暂存区取出来执行,避免使用网络请求导致过长的同步等待时间。
// __webpack_require__ modules[moduleId].call(module.exports, module, module.exports, __webpack_require__);
到目前为止,对于webpack的同步依赖实现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但还遗留一个小问题:webpack中的所有js源文件都是模块,但如果都是不会自动执行的模块,那我们只是在前端引入了一堆“死”代码,怎么让代码“活”起来呢?
很多时候,我们引入一个script标签加载脚本文件,至少希望其中一个模块的代码会自动执行,而不仅仅是注册在modules对象上。一般来说,这就是webpack中所谓的入口模块。
webpack是如何让这些入口模块自动执行的呢?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module chunk中那个按下不表的第三个参数:这个参数是一个数组,而数组里面每个元素又是一个数组
[["module-home-0","home-1"], ["module-home-2","home-3","home-5"]]
对照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具体解释下参数的含义。第一个元素["module-home-0","home-1"]表示,我希望自动执行moduleId为module-home-0的这个模块,但是该模块需要chunkId为home-1的chunk已经加载后才能执行;同理,["module-home-2","home-3","home-5"]表示自动执行module-home-2模块,但是需要检查chunkhome-3和home-5已经加载。
["module-home-0","home-1"]
module-home-0
home-1
["module-home-2","home-3","home-5"]
module-home-2
home-3
home-5
执行某些模块需要保证一些chunk已经加载是因为,该模块所依赖的其他模块可能并不在当前chunk中,而webpack在编译期会通过依赖分析自动将依赖模块的所属chunkId注入到此处。
这个模块“自动”执行的功能在runtime chunk的代码中主要是由checkDeferredModules()方法实现:
checkDeferredModules()
function checkDeferredModules() { var result; for(var i = 0; i < deferredModules.length; i++) { var deferredModule = deferredModules[i]; var fulfilled = true; // 第一个元素是模块id,后面是其所需的chunk for(var j = 1; j < deferredModule.length; j++) { var depId = deferredModule[j]; // 这里会首先判断模块所需chunk是否已经加载完毕 if(installedChunks[depId] !== 0) fulfilled = false; } // 只有模块所需的chunk都加载完毕,该模块才会被执行(__webpack_require__) if(fulfilled) { deferredModules.splice(i--, 1); result = __webpack_require__(__webpack_require__.s = deferredModule[0]); } } return result; }
如果你只是想学习webpack前端runtime中同步依赖的设计与实现,那么到这里主要内容基本已经结束了。不过我们知道,webpack支持使用动态模块引入的语法(代码拆分),例如:dynamic import和早期的require.ensure,这种方式与使用CommonJS的require和ESM的import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该类方法会异步(或者说按需)加载依赖。
dynamic import
require.ensure
import
就像在源码中使用require会在webpack打包时被替换为__webpack_require__一样,在源码中使用的异步依赖语法也会被webpack修改。以dynamic import为例,下面的代码
import('./test.js').then(mod => { console.log(mod); });
在产出后会被转换为
__webpack_require__.e(/* import() */ "home-1") .then(__webpack_require__.bind(null, "module-home-3")) .then(mod => { console.log(mod); });
上面代码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webpack打包后会将一些module合并为一个chunk,因此上面的"home-1"就表示:包含./test.js模块的chunk的chunkId为"home-1"。
"home-1"
./test.js
webpack首先通过__webpack_require__.e加载指定chunk的script文件(module chunk),该方法返回一个promise,当script加载并执行完成后resolve该promise。webpack打包时会保证异步依赖的所有模块都已包含在该module chunk或当前上下文中。
__webpack_require__.e
既然module chunk已经执行,那么表明异步依赖已经就绪,于是在then方法中执行__webpack_require__引用test.js模块(webpack编译后moduleId为module-home-3)并返回。这样在第二个then方法中就可以正常使用该模块了。
异步依赖的核心方法就是__webpack_require__.e。下面来分析一下该方法:
__webpack_require__.e = function requireEnsure(chunkId) { var promises = []; var installedChunkData = installedChunks[chunkId]; // 判断该chunk是否已经被加载,0表示已加载。installChunk中的状态: // undefined:chunk未进行加载, // null:chunk preloaded/prefetched // Promise:chunk正在加载中 // 0:chunk加载完毕 if(installedChunkData !== 0) { // chunk不为null和undefined,则为Promise,表示加载中,继续等待 if(installedChunkData) { promises.push(installedChunkData[2]); } else { // 注意这里installChunk的数据格式 // 从左到右三个元素分别为resolve、reject、promise var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nstalledChunkData = installedChunks[chunkId] = [resolve, reject]; }); promises.push(installedChunkData[2] = promise); // 下面代码主要是根据chunkId加载对应的script脚本 var head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onScriptComplete; script.charset = 'utf-8'; script.timeout = 120; if (__webpack_require__.nc) { script.setAttribute("nonce", __webpack_require__.nc); } // jsonpScriptSrc方法会根据传入的chunkId返回对应的文件路径 script.src = jsonpScriptSrc(chunkId); onScriptComplete = function (event) { script.onerror = script.onload = null; clearTimeout(timeout); var chunk = installedChunks[chunkId]; if(chunk !== 0) { if(chunk) { var errorType = event && (event.type === 'load' ? 'missing' : event.type); var realSrc = event && event.target && event.target.src; var error = new Error('Loading chunk ' + chunkId + ' failed.\n(' + errorType + ': ' + realSrc + ')'); error.type = errorType; error.request = realSrc; chunk[1](error); } installedChunks[chunkId] = undefined; } }; var timeout = setTimeout(function(){ onScriptComplete({ type: 'timeout', target: script }); }, 120000); script.onerror = script.onload = onScriptComplete; head.appendChild(script); } } return Promise.all(promises); };
该方法首先会根据chunkId在installChunks中判断该chunk是否正在加载或已经被加载;如果没有则会创建一个promise,将其保存在installChunks中,并通过jsonpScriptSrc()方法获取文件路径,通过sciript标签加载,最后返回该promise。
jsonpScriptSrc()
jsonpScriptSrc()则可以理解为一个包含chunk map的方法,例如这个例子中:
function jsonpScriptSrc(chunkId) { return __webpack_require__.p + "" + ({}[chunkId]||chunkId) + "." + {"home-1":"0b49ae3b"}[chunkId] + ".js" }
其中包含一个map —— {"home-1":"0b49ae3b"},会根据home-1这个chunkId返回home-1.0b49ae3b.js这个文件名。
{"home-1":"0b49ae3b"}
最后,你会发现,在onload中,并没有调用promise的resolve方法。那么是何时resolve的呢?
你还记得在介绍同步require时用于注册module的webpackJsonpCallback()方法么?我们之前说过,该方法参数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是一个chunkId的数组,代表了该脚本所包含的chunk。
p.s. 当一个普通的脚本被浏览器下载完毕后,会先执行该脚本,然后触发onload事件。
因此,在webpackJsonpCallback()方法中,有一段代码就是根据chunkIds的数组,检查并更新chunk的加载状态:
// webpackJsonpCallback() var moduleId, chunkId, i = 0, resolves = []; for(;i < chunkIds.length; i++) { chunkId = chunkIds[i]; if(installedChunks[chunkId]) { resolves.push(installedChunks[chunkId][0]); } installedChunks[chunkId] = 0; } // …… while(resolves.length) { resolves.shift()(); }
上面的代码先根据模块注册时的chunkId,取出installedChunks对应的所有loading中的chunk,最后将这些chunk的promise进行resolve操作。
至此,对于「webpack打包后是如何实现前端模块化」这个问题就差不多结束了。本文通过Node中的模块化为引子,介绍了webpack中的同步与异步模块加载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方便大家对照文中内容查看webpack运行时源码,我把基础的webpack runtime chunk和module chunk放在了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着看。
最后还是欢迎对webpack感兴趣的朋友能够相互交流,关注我的系列文章。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告别「webpack配置工程师」
webpack是一个强大而复杂的前端自动化工具。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配置复杂,这也使得「webpack配置工程师」这种戏谑的称呼开始流行🤷但是,难道你真的只满足于玩转webpack配置么?
显然不是。在学习如何使用webpack之外,我们更需要深入webpack内部,探索各部分的设计与实现。万变不离其宗,即使有一天webpack“过气”了,但它的某些设计与实现却仍会有学习价值与借鉴意义。因此,在学习webpack过程中,我会总结一系列【webpack进阶】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多多交流与关注!
1. 引言
下面进入正题。一直以来,在前端领域,开发人员日益增长的语言能力需求和落后的JavaScript规范形成了一大矛盾。例如,我们会用babel来进行ES6到ES5的语法转换,会使用各种polyfill来兼容老式上的新特性……而我们本文的主角 —— 模块化也是如此。
由于JavaScript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这一点,加之模块化规范的迟到,导致社区中涌现出一系列前端运行时的模块化方案,例如RequireJS、seaJS等。以及与之对应的编译期模块依赖解决方案,例如browserify、rollup和本文的主角webpack。
但是我们要知道,
<script type="module">
还存在一定的兼容性与使用问题。在更通用的范围内来讲,浏览器原生实际是不支持所谓的CommonJS或ESM模块化规范的。那么webpack是如何在打包出的代码中实现模块化的呢?
2. NodeJS中的模块化
在探究webpack打包后代码的模块化实现前,我们先来看一下Node中的模块化。
NodeJS(以下简称为Node)在模块化上基本是遵循的CommonJS规范,而webpack打包出来的代码所实现模块化的方式,也类似于CommonJS。因此,我们先以熟悉的Node(这里主要参考Node v10)作为引子,简单介绍它的模块化实现,帮助我们接下来理解webpack的实现。
Node中的模块引入会经历下面几个步骤:
在Node中,模块以文件维度存在,并且在编译后缓存于内存中,通过
require.cache
可以查看模块缓存情况。在模块中添加console.log(require.cache)
查看输出如下:上面就是模块对象的数据结构,也可以在Node源码中找到Module类的构造方法。其中
exports
属性非常重要,它就是模块的导出对象。因此,下面这行语句其实就是把
test.js
模块的exports
属性赋值给test
变量。也许你还会好奇,当我们写一个Node(JavaScript)模块时,模块里的
module
、require
、__filename
等这些变量是哪来的?如果你看过Node loader.js 部分源码,应该就大致能理解:Node会自动将每个模块进行包装(wrap),将其变为一个function。例如模块test.js原本为:
包装后大致会变为:
这下你应该明白
module
、require
、__filename
这些变量都是哪来的了吧 —— 它们会被作为function的参数在模块编译执行时注入进来。以一个扩展名为.js
的模块为例,当你require
它时,一个完整的方法调用大致包括下面几个过程:在Node源码中能看到,模块执行时,包装定义的几个变量被注入了:
3. webpack实现的前端模块化
之所以在介绍「webpack是如何在打包出的代码中实现模块化」之前,先用一定篇幅介绍了Node中的模块化,是因为两者在同步依赖的设计与实现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理解Node的模块化对学习webpack很有帮助。当然,由于运行环境的不同(webpack打包出的代码运行在客户端,而Node是在服务端),实现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下面就来看一下,webpack是如何在打包出的代码中实现前端(客户端)模块化的。
3.1. 模块对象
和Node的模块化实现类似,在webpack打包出的代码中,每个模块也有一个对应的模块对象。在
__webpack_require__()
方法中,有这么一段代码:类似于Node,在webpack中各个模块的也有对应的模块对象,其数据结构基本遵循CommonJS规范;其中
installedModules
则是模块缓存对象,类似于Node中的require.cache
/Module._cache
。2.2. 模块的require:
__webpack_require__
__webpack_require__
是webpack前端运行时模块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相当于CommonJS规范中的require
。根据第一部分的流程图:在Node中,当我们
require
一个模块时,会先判断该模块是否在缓存之中,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该模块的exports
属性;否则会加载并执行该模块。webpack中的实现也类似:如果你仔细对比webpack与Node,你会发现在
__webpack_require__
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webpack中不存在像Node一样调用
._compile()
这种方法的过程。即不会像Node那样,对一个未载入缓存的模块,通过「读取模块路径 -> 编译模块代码 -> 执行模块」来载入模块。为什么呢?这是因为,Node作为服务端语言,模块都是本地文件,加载时延低,可同步阻塞进行模块文件寻址、读取、编译和执行,这些过程在模块require的时候再“按需”执行即可;而webpack运行在客户端(浏览器),显然不能在需要时(即执行
__webpack_require__
时)再通过网络加载js文件,并同步地等待加载完成后再返回__webpack_require__
。这种网络时延,显然不能满足“同步依赖”的要求。那么webpack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3.2. 如何解决前端的同步依赖
我们还是回来看下Node:
Node(v10)中加载、编译与执行(js)模块的代码主要集中在
Module._extensions['.js']
和Module.prototype._compile
中。首先会通过fs.readFileSync
读取文件内容,然后通过vm.runInThisContext
来编译和执行JavaScript代码。但是,根据上面的分析,在前端runtime中肯定不能通过网络去同步获取JavaScript脚本文件;那么就需要我们换一个思路:有没有什么地方能够预先放置我们“之后”可能会需要的模块,让我们能够在require时不需要同步等待过长的时间(当然,这里的“之后”可能是几秒、几分钟后,也可能是这次事件循环task的下几行代码)。
内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把同步依赖的模块先“注册”到内存中(模块暂存),等到require时,再执行该模块、缓存模块对象、返回对应的
exports
。而webpack中,这个所谓的内存就是modules
对象。所以,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当我们已经获取了模块内容后(但模块还未执行),我们就将其暂存在
modules
对象中,键就是webpack的moduleId;等到需要使用__webpack_require__
引用模块时,发现缓存中没有,则从modules
对象中取出暂存的模块并执行。3.3. 如何”暂存“模块
思路已经清晰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webpack是如何将模块“暂存”在
modules
对象上的。在实际上,webpack打包出来的代码可以简单分为两类:__webpack_require__
这样的require方法等。上面这是一个不包含runtime的chunk,我们不妨将其称为module chunk(下面会沿用这个叫法)。简化一下这部分代码,大致结构如下:
这里,
.push()
方法参数为一个数组,包含三个元素:["home-0"]
表示该js文件所包含的所有chunk的id(可以粗略理解为,webpack中module组成chunk,chunk又组成file);来看下参数数组的第二个元素 —— 包含模块代码的对象,你会发现这里方法签名是不是很像Node中的通过
Module.wrap()
进行的模块代码包装?没错,webpack源码中也有类似,会像Node那样,将每个模块的代码用一个function包装起来。而当webpack配置了runtime分离后,打包出的文件中会出现一个“纯净”的、不包含任何模块代码的runtime,其主要是一个自执行方法,其中暴露了一个全局变量
webpackJsonp
:可以看到,
window["webpackJsonp"]
上的.push()
方法已经被修改为了webpackJsonpCallback()
方法。该方法如下:注意以上方法的这几行,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将模块“暂存”在modules对象上」
配合
__webpack_require__()
中下面这一行代码,就实现了在需要引入模块时,同步地将模块从暂存区取出来执行,避免使用网络请求导致过长的同步等待时间。3.4. 模块的自动执行
到目前为止,对于webpack的同步依赖实现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但还遗留一个小问题:webpack中的所有js源文件都是模块,但如果都是不会自动执行的模块,那我们只是在前端引入了一堆“死”代码,怎么让代码“活”起来呢?
很多时候,我们引入一个script标签加载脚本文件,至少希望其中一个模块的代码会自动执行,而不仅仅是注册在
modules
对象上。一般来说,这就是webpack中所谓的入口模块。webpack是如何让这些入口模块自动执行的呢?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module chunk中那个按下不表的第三个参数:这个参数是一个数组,而数组里面每个元素又是一个数组
对照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具体解释下参数的含义。第一个元素
["module-home-0","home-1"]
表示,我希望自动执行moduleId为module-home-0
的这个模块,但是该模块需要chunkId为home-1
的chunk已经加载后才能执行;同理,["module-home-2","home-3","home-5"]
表示自动执行module-home-2
模块,但是需要检查chunkhome-3
和home-5
已经加载。执行某些模块需要保证一些chunk已经加载是因为,该模块所依赖的其他模块可能并不在当前chunk中,而webpack在编译期会通过依赖分析自动将依赖模块的所属chunkId注入到此处。
这个模块“自动”执行的功能在runtime chunk的代码中主要是由
checkDeferredModules()
方法实现:4. 异步依赖
如果你只是想学习webpack前端runtime中同步依赖的设计与实现,那么到这里主要内容基本已经结束了。不过我们知道,webpack支持使用动态模块引入的语法(代码拆分),例如:
dynamic import
和早期的require.ensure
,这种方式与使用CommonJS的require
和ESM的import
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该类方法会异步(或者说按需)加载依赖。4.1. 代码转换
就像在源码中使用
require
会在webpack打包时被替换为__webpack_require__
一样,在源码中使用的异步依赖语法也会被webpack修改。以dynamic import
为例,下面的代码在产出后会被转换为
上面代码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webpack打包后会将一些module合并为一个chunk,因此上面的
"home-1"
就表示:包含./test.js
模块的chunk的chunkId为"home-1"
。webpack首先通过
__webpack_require__.e
加载指定chunk的script文件(module chunk),该方法返回一个promise,当script加载并执行完成后resolve该promise。webpack打包时会保证异步依赖的所有模块都已包含在该module chunk或当前上下文中。既然module chunk已经执行,那么表明异步依赖已经就绪,于是在then方法中执行
__webpack_require__
引用test.js
模块(webpack编译后moduleId为module-home-3)并返回。这样在第二个then方法中就可以正常使用该模块了。4.2.
__webpack_require__.e
异步依赖的核心方法就是
__webpack_require__.e
。下面来分析一下该方法:该方法首先会根据chunkId在installChunks中判断该chunk是否正在加载或已经被加载;如果没有则会创建一个promise,将其保存在installChunks中,并通过
jsonpScriptSrc()
方法获取文件路径,通过sciript标签加载,最后返回该promise。jsonpScriptSrc()
则可以理解为一个包含chunk map的方法,例如这个例子中:其中包含一个map ——
{"home-1":"0b49ae3b"}
,会根据home-1这个chunkId返回home-1.0b49ae3b.js这个文件名。4.3. 更新chunk加载状态
最后,你会发现,在onload中,并没有调用promise的resolve方法。那么是何时resolve的呢?
你还记得在介绍同步require时用于注册module的
webpackJsonpCallback()
方法么?我们之前说过,该方法参数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是一个chunkId的数组,代表了该脚本所包含的chunk。因此,在
webpackJsonpCallback()
方法中,有一段代码就是根据chunkIds的数组,检查并更新chunk的加载状态:上面的代码先根据模块注册时的chunkId,取出installedChunks对应的所有loading中的chunk,最后将这些chunk的promise进行resolve操作。
5. 写在最后
至此,对于「webpack打包后是如何实现前端模块化」这个问题就差不多结束了。本文通过Node中的模块化为引子,介绍了webpack中的同步与异步模块加载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方便大家对照文中内容查看webpack运行时源码,我把基础的webpack runtime chunk和module chunk放在了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着看。
最后还是欢迎对webpack感兴趣的朋友能够相互交流,关注我的系列文章。
参考资料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