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7 lines (47 loc) · 3.22 KB

数据结构-Ziplist.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7 lines (47 loc) · 3.22 KB

ziplist 是 Redis 中的一种紧凑型、压缩型、双向链表结构。

ziplist 中,每个节点 entry由两部分字段组成:头部信息和数据信息。

  • 头部信息包括节点的长度、前一个节点的长度和节点的类型
  • 数据信息指向实际的数据。

结构

type ziplist struct {
    zlbytes int32     // ziplist的长度(单位: 字节),是一个32位无符号整数
    zltail  int32     // ziplist最后一个节点的偏移量,反向遍历ziplist或者pop尾部节点的时候有用。
    zlle    int16     // ziplist的节点(entry)个数
    entry   []entry   // 节点
    zlend   int8      // 值为0xFF,用于标记ziplist的结尾
}

虽然 redis 定义了节点 zlentry 结构体,但却没有用 zlentry 结构来存储节点。因为这个结构存小整数或短字符串太浪费空间,不符合压缩列表提高内存利用率的设计目的,因此,在 redis 中,并没有使用 zlentry 结构,而是定义了宏来表示压缩列表的节点。 entry 的实际结构如下:

type entry struct {
    prevlength int8         // 上一个节点的长度,为了方便反向遍历 ziplist
    encoding    string      // 当前节点的编码规则
    data        interface{} // 当前节点的值,可以是数字或字符串
}

previous_entry_length:前一个节点的长度,占 1Byte5Byte

  • 如果前一个节点的长度小于 254Byte ,则需要 1Byte 来保存前一个节点的长度
  • 如果前一个节点的长度 >= 254Byte ,则需要 5Byte 来保存前一个节点的长度,第一个 Byte 固定为 0xfe(254),后四个 Byte 表示前一个节点的长度。用 254 不用 255(11111111) 作为分界是因为255zlend 的值,它用于判断 ziplist 是否到达尾部。

encoding 编码的设计较为复杂,这里简单写下。对于 encoding 的前两位:

  • 11 表示为整数
  • 00 表示为字符串
  • 整数节点 encoding 永远是 8 位,字符串节点的 encoding 可以有 8 位、16 位、40 位三种长度

所以在 ziplit.c 里可以看到大量如下的代码:

if (encoding == ZIP_INT_8B) {
    ret = ((int8_t*)p)[0];
} else if (encoding == ZIP_INT_16B) {
    memcpy(&i16,p,sizeof(i16));
    memrev16ifbe(&i16);
    ret = i16;
}

74be0cf64110c18388dbc04c83efc4f5.png

ziplist 用在 ZsetQuicklist 中。使用时的结构是这样的:

aHR0cHM6Ly91cGxvYWQtaW1hZ2VzLmpp

插入/删除元素

  • 向中部插入/删除某个节点时,需要更新 next 节点的 pre_entry_length
  • next 节点的 pre_entry_length 变长或变短可能又导致节点本身长度改变,进而导致 next.next.pre_entry_length 需要变更
  • 这就是说, 在某个/某些节点的前面添加新节点之后, 程序必须沿着路径挨个检查后续的节点,是否满足新长度的编码要求
  • 不过,因为只有在新添加节点的后面有连续多个长度接近 254 的节点时,这种连锁更新才会发生, 所以可以普遍地认为,这种连锁更新发生的概率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