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中曾说道: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而我,因为无法按照自己预期的那样自我约束、自我要求,一再地逃避问题,推迟问题,内心的焦虑感日复一日,异化成一种狂躁的情绪。
这种情绪,会让你害怕孤独,终日空虚。
这种情绪,会让你渴望扎堆,向往欢愉。
这些被失控异化出来的坏情绪,会把你稀里糊涂地推向另一个极端世界,让你越挣扎越记不清来时的路。
就像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说的那样:
这些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为结局。
婚姻里没有绝对的严丝合缝。
大家都怀着完美主义的幻想,兴致勃勃地一头扎进来,过着过着就发现了对方不尽如人意的一面。
这个时候,宽容、忍让就成了能否救活婚姻的重要因素。
而感情的深浅,决定了在婚姻中为对方做出让步的程度。
负责任的道歉,是必须约定好下一次你会怎么做。
你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不堪,焦虑也不会毁了你。
那些推你到崩溃边缘的坏情绪,只是你试图放弃努力的一闪念。
正如莫泊桑在《一生》中写道: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很不可思议。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我们泪流满面,有时候一咬牙发现自己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
乔布斯说,不要等到一艘船从舱顶开始漏水的时候,你才知道已经沉了。
同样,不要等到自己应声倒下,才知道自己不行了。
身体在出现不可逆转的重大事故前,常常会对你预先发出一些提示性的警告。状况的恶化,不过是因为你盲目无视,继续过度消耗所致。
我们对身体的过度消耗,身体总有一天会以某种方式偿还。
人间艰辛,不努力自然是不行的。
但有些夜,本可以不熬;有些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本可以戒掉。
而最低成本的惜命方式,不过是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好一点。
你每天什么都想做,最终往往什么都做不完。
你想什么都抓住,到头来却什么都抓不住。
有一句话被大家常说的话是,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而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是忘了为什么出发,更应该记住的或许是另一句话:
不要因为想得太多,而不敢出发。
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是规律化的,只要你划清先后主次,你就可以不慌不忙地打出自己的节奏。
优质的人生,需要长期的不懈与系统的坚持,但你总以为这一切可以一蹴而就。
你不去梳理自己,精进自己,每天只知道没头没脑地奔忙与抱怨,当然只能苦而无用。
这个世上并没有读一本书就能让你脱胎换骨的好事。
我们能做的是把我们想要的先放下,把我们能做的一件件捡起。
你不去解决问题,问题就会永远摆在那里,它随时都有可能跑出来给你的处境摆上一道。
你只有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了,你的不安才会真正慢慢减少,否则你今天安慰自己睡一觉就好了,明天起来就只能面对加倍的焦虑。
所以,重要的并不是你在觉得获得者太苦时安慰自己,“一切会好的”。
而是,你要想想为“会好的”去做点什么,然后去做第一件事。
对的人,并不等同于一个可以满足你一切幻想的人。
你要明白,一个合适的人,最美好的意义不是拯救你,而是使你升级,从而给你的人生更多可能。
与合适的人细水长流,即便不能收获时光尽头的爱情,也能收获一个心头温暖的人生。
多半空虚迷茫,都因一无所成。
捷径对有稳固基础的人来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机遇,而对一无所长的人来说,是一种投机取巧的价值观危机。
你想通过捷径让成功来的早一点儿,这没毛病。
但没顺风车可搭的时候,你就一屁股坐地上不走了,这毛病可就大了。
越是一无所长的人,越是容易避重就轻、一身怨气,更容易把自己的想得不可得归因于别人对自己有偏见。
而不肯直面自己被世界拒绝的核心原因,是自己不胜任。
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中鬼混上一年半载,基本就能沦陷到一种逢人就说自己空虚迷茫的状态里去了。
你说别人瞧不起你,你有足够的实力让这些人闭嘴了嘛?
你一无所长,就去想办法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
你知道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那就向着你想要的生活努力。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去努力证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也能过得不错,真是一件很爽的事儿啊。
58岁的李宗盛在一个短片里回忆一生时不是说了吗?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你一生经历过的崎岖、吃过的苦,都会成为自己的血肉筋骨。
负面情绪就像一片沼泽地,越挣扎,越埋得越深。
但那种暗无天日的崩溃有时候只是一瞬间的情绪,根本不会一直延续。
你之所以会在别人的声音里患得患失,是因为太缺乏自我认同。
叔本华说,一旦我们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肤浅和空洞的本质,他人观点的狭隘,他人情感的琐碎无聊,他人想法的荒诞乖张,以及他人错误的防不胜防,我们就会逐渐对他人大脑中进行的活动变得漠不关心,我们就会明白任何一个过度重视他人观点的人给了他人过高的尊严。
我们之所以过于放大别人的看法,是因为自己不具备区分良言与废话的能力,而盲目地给了别人脸。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99% 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所谓绝望,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世事无常。世界确实并不善良,但你曾经以为过不去的,都会过去。
喷子多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拒绝接纳别人的观点,因为用他们的逻辑来讲,接纳就等于认输。如果你做不到世事皆可原谅,就让不可原谅的人或事一边去吧。
迷茫时最合适读书,它会帮你越活越清爽。
很多人都问,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啊?
贾平凹说,读书人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
仅凭“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我就愿意独守书香过一生。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想要找到自我,首先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那要怎么找呢?
第一,剔除你脑子中的伪装答案,才能找到你的目标所在。
第二,离开负能量太大的环境,热爱只有在良性互动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
第三,不要停止尝试。你可以为自己留后路,但不要上来就走后路。
在找到热爱之前,永远不要拉低自己的底线。
那些看上去让你眼馋让你动心的灰色地带,都会以另一种不可逆的方式夺走你梦想中最珍贵的东西。
即便是那些知道自己热爱什么的人,也难免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最不可逆的愚蠢,就是把自己物化变现;万水千山走遍,才不枉来过人间。
我们在难过的时候,总是这样,有大把的时间回忆、悲伤、堕落,就是没一点儿时间干点别的。
很多鸡汤文都告诉你,忙起来让自己有事可做就可以很快好起来。
但你又不知道,到底要忙些什么。
越是干耗着什么都不做,你就越是恐慌无度、没着没落。
越是没着没落,你就越不肯走出来。
那些让你等起来深感遥遥无期的人或事,大约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才能让你回归到可以静下心来做点儿事情的阶段。
第一阶段:接受不了,就去发泄。
第二阶段,接受事实,承认自己跌入了人生谷底。
第三阶段:找点儿事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提升自己。
那些有着惊人自律能力的人,不是他们擅长强迫自己做一些本不愿意做的事儿,而是能够自己要求自己去做想明白之后应该做的事。
我们谈钱的时候到底在谈什么?
我们谈的是尊严。
我们没有经济力量作为后盾,任何一个选择都会变的格外小心翼翼。
当你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时,你就更容易破处金钱崇拜,转而更多的去考虑人性,考虑他人。
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朗朗乾坤,岁月如流,你我都只是天地一渺,时光一刹。
摆脱平庸有多难吗?
光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自我训练,你几乎就可以战胜大部分平庸。
当年的坚持与顶住压力,都是你通往理想之路的伟大祭奠。
大家对墨菲定律耳熟能详: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换句话说,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天生有一种难以理解的乐观偏差。
心理学上认为,乐观偏差是指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更可能经历好的事情,而他人更可能经历坏的事情。
“乐观偏差容易导致失误,使得人们低估自身经历疾病和灾祸的可能性,从而忽视基本的身体保健以及安全保障行为,产生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后果”。
很有意思吧?
如果坏事总要发生,为什么你就认为一定要降临到别人头上,而不是自己头上?
女人真正在意的,始终是你是否在意她的感受与情绪。
真正的长久,只不过是从令你神魂颠倒的吸引力,到你生命的不可替代。
她偶尔小题大做,是作;她天天小题大做,你就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细节上待她太过冷漠。
所以,你再来问我,最好的爱情是什么?
我会说,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房子是租的,但生活是租的吗?